面對高齡化社會的來臨,增進年長者的健康養身之道,坊間有各種不同的方式供選擇。如果您還能徒步慢走,新近風行的城鄉「走讀」,讓年長者在慢走中,回顧自己過往的生活軌跡,與原生地環境的共生聯結,是一項值得推廣的體驗。
專門帶領壯世代高齡者走讀中部城鄉的走讀達人徐肇鑫老師,這段話說得很傳神入味:
走路很慢,可以深度觀察與認識自己居住週遭街景、地景與人文風采。
走路很容易,只要願意不需要什麼裝備就可以行動。
走路可以靜心,調整心息邁開步伐,用心去感受當下。
這一天我和一批同屬3、4、5年級生的「壯世代」夥伴,在徐肇鑫老師的帶領下走讀了「台中河圳與城市風華」。我的心得祗能用「驚艷」兩字來形容。
[caption id="attachment_63661" align="alignnone" width="1477"] 透過「走讀」,最能看見文化城台中的美麗。[/caption]身為台中人,年輕時代唸的是堪稱中部第一的優質女校,當年為應付大專聯考,不知讀破了多少本地理教科書,把對岸大陸壯濶的山川河嶽地理都讀到爛熟。卻不曾讓師長帶出門,去熟悉自己所腳踏的土地。
考上大學後,到台北就學、就業,成了名符其實的「北漂族」。似乎也無暇去了解生養自己的家鄉。
等到退休,再返台中故鄉定居,已然是近半個世紀後的事。
承蒙帶走讀的徐𦘦鑫老師,樂意帶領我們這批壯世代夥伴,以走路串古聯今,由傳統到現代。台中城百年來的發展,風華儘在我們腳下。儼然成了已屆臨老的壯世代族,最動人心魄的華麗轉身。
走讀的隊伍由貫穿台中的兩大河圳,綠川、柳川去串起台中建城的百年風華。
[caption id="attachment_63652" align="alignnone" width="1280"] 貫穿台中都會區的綠川、柳川兩河,串連起台中都廳百年來的風華。[/caption]台中是西元1908年縱貫鐵路通車後新建的省城。而由綠、柳兩川串聯起來的原東大墩街區,歷經清領時期的籌建及日本總督府規劃,成了台灣中部第一個現代化都市;有棋盤式街道,鐵路與公園促使商業發達,居住人口遽增,逐漸擴展開來,形成現今的台灣第二大都會區。
走讀隊伍由綠川往南流向,去尋找台中城歷史發展軌跡,再到柳川探索舊城區百年來曾經有的風華。我們踏遍整個城區河圳漫流的地方,想像每一條水圳曾經的足跡,和自己曾經生活過的土地相互對應。越是去探索,就越發現自已生活過的台中城市,是如此美麗!
台中公園曾經是多少台中人的記憶,從童年時期學校郊遊到約會地點首選,它的一景一物都曾在記憶中留下印記。
隊伍來到了我自小生活的地方~台中第二市場。第二市場起源於日治時期的公有市場,它是台中美食集中地,市場內的爌肉飯、麻芛、香菇肉羹、紅茶、麵攤,都是有數十多年歷史的庶民小吃攤,至今歷久不衰。
有少數餐飲店家,經過數代傳承,甚至獲有「米其林必比登三星」的美喻,許多台中老饕都會來這裡解解嘴饞。
[caption id="attachment_63654" align="alignnone" width="990"] 台中第二市場以六角樓為主樓的街廓設計,是我孩提時期的遊樂場。[/caption]第二市場以六角形主樓做為街廓設計,與紅磚外牆的街角,是近百年難得再現的建築特色。
依稀記得小時候,四通八達的市場街廓,每當傍晚攤商散去時刻,就成了我們小孩子的大遊戲場,每晚嘻笑玩鬧的歡笑聲,從不曾停歇。肚子餓了,就近去小吃區買只肉圓、包子、或一碗肉羹下肚,就有了滿滿的飽足感,繼續未竟的嬉遊。
祭拜天上聖母媽祖的「萬春宮」據說是早期仕紳從大陸原鄉帶來的媽祖神像,建廟祭祀後,成了渡海來台的先民,祈求在此落地生根,保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信仰寄托。
[caption id="attachment_63657" align="alignnone" width="4224"] 台中媽祖萬春宮是先民落腳台中,祈求平安落地生根的信仰寄託。[/caption]縱然孩提時代,對它的起源歷史不甚了解。但記憶中母親牽著我們的小手,前往虔誠祭拜的影像依然記憶猶新。
宮廟文化以「香火緜延」,扮演起「代代相傳」的傳承角色,造就了我們對生活文化的追尋。這大概就是以「走讀」探索原鄉的意義吧!它也因此被列為壯世代最風行的健康養生之道。
[caption id="attachment_63658" align="alignnone" width="1108"] 目前正夯的原鄉「走讀」,是壯世代力挺自我身心健康的寫照。[/caption]尤其在此政府長照政策遲遲尚未能落實推動,全面照護到高齡長者的健康。維持身體健康,保有清明的心智,祗有靠以「壯世代」自居的長者自求多福,以個人喜愛的方式,力挺自己健康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