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暨大東南亞學系魅力無限 甘美朗樂器讓國中生著迷

台灣好新聞/ 記者吳素珍/南投報導 2024.06.04 15:07

記者吳素珍/南投報導

新聞圖片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為台灣第一個設立東南亞學系的大學,幾年前引進東南亞樂器,成立了甘美朗跨界樂團。在今年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擔任開場表演,得到前行政院長陳建仁讚賞而嶄露頭角。南投縣草屯國中音樂班因而慕名安排三個班50多名同學,特地前往暨南大學取經,希望讓原本學習西樂為主的學生,能多元瞭解來自印尼歷史最悠久的民族音樂甘美朗(Gamelan)音樂,一方面體驗到不同音樂文化的獨特魅力,同時也拓展了音樂視野。

帶隊參訪的草屯國中輔導主任蘇美娟表示,草屯國中音樂班是南投縣唯一的音樂班,這些孩子們平時熟悉專精的都是西洋樂器或音樂,對於甘美朗這種樂器和音樂形式完全陌生,在前往暨大學習之前,學生們對東南亞音樂幾乎沒有接觸的經驗,更不了解印尼音樂的樣貌是什麼,因此,這些學生都是帶著一顆好奇的心前往暨大。不過,當學生們進到暨大的方形劇場時,看到舞台上一座座金閃閃的樂器大為驚嘆,感覺到有一種儀式感,好像自己在參加慶典一般。經暨大林幗貞副教授說明後才知道,原來甘美朗音樂在印尼就是重要慶典儀式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演出。

實際演奏甘美朗樂器。(圖/記者吳素珍翻攝)

實際演奏甘美朗樂器。(圖/記者吳素珍翻攝)

參訪學習活動中,暨大甘美朗樂團即席演出外,也讓從小學西樂的草屯國中學生親自參與使用第一次使用甘美朗樂器,學生說「清脆又響亮的樂音,聽起來很自在、很特別、有朦朧感、有點類似鐵琴的聲音」。甚至有學生說,與他原來認知的音樂完全不同「要尊重神聖的樂器不能跨過去」、「樂器竟然還分成公的、母的」、「看似才幾個琴鍵卻要練習很久、理解到循環與和諧的特性」。

學生說「覺得很新鮮很酷,開闊了眼界」。(圖/記者吳素珍翻攝)

學生說「覺得很新鮮很酷,開闊了眼界」。(圖/記者吳素珍翻攝)

草屯國中主任蘇美娟有感而發的指出,學生們能接觸新的文化都顯得特別開心,尤其可以上台實際演奏甘美朗樂器,不僅感覺有趣,更有滿滿的成就感。對於學習跨越不同界線與東西方音樂的交流,學生說「覺得很新鮮很酷,開闊了眼界」、「口耳相傳很特別,未來想再接觸」、「很佩服印尼樂器傳承的力量,我們也要保留台灣自己在地的音樂與文化」。而帶隊的老師們看到學生專注而堅韌的表情時也都滿是感動,深覺這次前往暨大的交流活動,是任何書本或影片所無法替代的深刻體驗,也在音樂交流中,認識了一個全然未知的東南亞文化。

草屯國中音樂班學生參訪暨大國際多元文化學習。(圖/記者吳素珍翻攝)

草屯國中音樂班學生參訪暨大國際多元文化學習。(圖/記者吳素珍翻攝)

在交流活動中,暨大副教授林幗貞已深入淺出的方式敘述了甘美朗音樂,甘美朗 (Gamelan)音樂在印尼語中就是敲打的意思,它的獨特在於以打擊樂器為主,是東南亞鑼群文化中最重要的樂器之一,一個甘美朗樂團裡,可見到各式各樣由木頭、銅鐵、竹子所製成的鑼、鈸、鈴和鼓所組成。甘美朗樂團中沒有指揮,音樂的起承轉合或速度的控制,大多由鼓手所操控,這與東西方的各式樂團最大不同之處。由於東南亞的文化民俗深信每個樂器裡都有神靈居住,因此,敲擊演奏樂器時要心存尊敬,演奏者必需脫鞋且席地而坐,更不能犯下橫跨樂器的大忌。

暨大東南亞學系王文岳主任表示,作為台灣最早專研東南亞文化並設立系所的大學,暨大很早就將當地最平民化、生活化的器樂引進到台灣來,並融入在東南亞系所及通識課程當中。由來自世界不同國家的本校學生組成甘美朗跨界樂團,長期在林幗貞副教授的指導下,將不同音樂學習背景的學生組合在一起,透過創意編曲與器樂組合,呈現出極具特色的跨界音樂風格。甘美朗跨界樂團不僅經常受邀演出,更在去年唯一受邀於原住民族國際音樂節上演出,而今年五月的韌性亞洲國際論壇也是唯一受邀開場表演的團體,透過公共電視的直播鏡頭,暨大的甘美朗跨界樂團從台灣島出發,完美詮釋了南島文化圈的音樂特色。

甘美朗樂器演奏。(圖/記者吳素珍翻攝)

甘美朗樂器演奏。(圖/記者吳素珍翻攝)

更多新聞推薦

勞發署桃竹苗分署推「大專青年預聘計畫」 助青年跨入重點產業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