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台灣勝蹟消失3/4!林衡道孫子感概文化不被重視

聚傳媒/ 2024.05.31 09:27

台灣勝蹟消失3/4!林衡道孫子感概文化不被重視

台灣勝蹟消失3/4!林衡道孫子感概文化不被重視

照片為賴祥蔚教授提供

【聚傳媒特約記者陳冠宇報導】 有「古蹟仙」之稱的林衡道教授是台灣走讀文化的開創者,他曾經撰寫出版一系列的《台灣勝蹟採訪冊》,也就是介紹台灣各地的名勝古蹟,是台灣第一本旅行書。不過林衡道的孫子林嘉澍發現,書中寫的台灣勝蹟,有四分之三已經消失了!

林嘉澍本身是專業的歐洲導遊,過去四年因為疫情沒有帶團,回想小時候常常跟著外公到處走訪的甜蜜時光,於是利用疫情的時期間,一一走訪林衡道寫過的台灣勝蹟,驚覺有四分之三都已經消失了!

林嘉澍說,台灣過去不太重視古蹟,林衡道從民國35年開始進行台灣旅行,不但記載各地的名勝古蹟與民民俗文化,也提倡古蹟保護,才讓這個觀念普及並且促成立法。儘管如此,從林衡道出版《台灣勝蹟採訪冊》第一冊至今40多年,書中記載的名勝古蹟卻只剩下四分之一。林嘉澍非常感慨台灣不夠重視自己的文化。

林衡道出身於板橋林家,被稱為板橋林家最後一位少爺,在留學日本期間,看到日本人非常重視古蹟保存,深受感動,因此畢生投入文史工作。

林嘉澍說,林衡道很早就提倡走讀的意義,他自己也親身帶領走讀,過了很多年,到了民國77年錫安旅行社發現商機,才舉辦第一次收費的走讀活動,從此之後走讀才慢慢普及。林衡道最後一次帶領走讀之後覺得不舒服,躺了51天就離開人世了。

林衡道教授出生於西元1915年的日本,在西元1997年於台灣過世,享壽83歲。林嘉澍2024年撰寫出版《古道仙蹟:尋訪阿公林衡道走讀新鮮事》,目前已經在籌備另一本追尋林衡道足跡的新書。

林嘉澍說,他這幾年跟著李乾朗教授學習古蹟修復,過去幾天也跟著已經75歲的李乾朗教授直接到第一線搶救古蹟,可惜經常失敗。

林嘉澍5月28日的這場演講是由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第三期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的《板橋文史紀錄與傳播計畫》邀請,計畫主持人是台藝大廣電系教授賴祥蔚。

照片為賴祥蔚教授提供

【聚傳媒特約記者陳冠宇報導】 有「古蹟仙」之稱的林衡道教授是台灣走讀文化的開創者,他曾經撰寫出版一系列的《台灣勝蹟採訪冊》,也就是介紹台灣各地的名勝古蹟,是台灣第一本旅行書。不過林衡道的孫子林嘉澍發現,書中寫的台灣勝蹟,有四分之三已經消失了!

林嘉澍本身是專業的歐洲導遊,過去四年因為疫情沒有帶團,回想小時候常常跟著外公到處走訪的甜蜜時光,於是利用疫情的時期間,一一走訪林衡道寫過的台灣勝蹟,驚覺有四分之三都已經消失了!

林嘉澍說,台灣過去不太重視古蹟,林衡道從民國35年開始進行台灣旅行,不但記載各地的名勝古蹟與民民俗文化,也提倡古蹟保護,才讓這個觀念普及並且促成立法。儘管如此,從林衡道出版《台灣勝蹟採訪冊》第一冊至今40多年,書中記載的名勝古蹟卻只剩下四分之一。林嘉澍非常感慨台灣不夠重視自己的文化。

林衡道出身於板橋林家,被稱為板橋林家最後一位少爺,在留學日本期間,看到日本人非常重視古蹟保存,深受感動,因此畢生投入文史工作。

林嘉澍說,林衡道很早就提倡走讀的意義,他自己也親身帶領走讀,過了很多年,到了民國77年錫安旅行社發現商機,才舉辦第一次收費的走讀活動,從此之後走讀才慢慢普及。林衡道最後一次帶領走讀之後覺得不舒服,躺了51天就離開人世了。

林衡道教授出生於西元1915年的日本,在西元1997年於台灣過世,享壽83歲。林嘉澍2024年撰寫出版《古道仙蹟:尋訪阿公林衡道走讀新鮮事》,目前已經在籌備另一本追尋林衡道足跡的新書。

林嘉澍說,他這幾年跟著李乾朗教授學習古蹟修復,過去幾天也跟著已經75歲的李乾朗教授直接到第一線搶救古蹟,可惜經常失敗。

林嘉澍5月28日的這場演講是由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第三期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的《板橋文史紀錄與傳播計畫》邀請,計畫主持人是台藝大廣電系教授賴祥蔚。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