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東華大學原資中心辦理「2024創生ING系列活動-花蓮地方創生工作坊」

中央社/ 2024.05.31 11:57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531 11:57:13)國立東華大學因應教育部推廣「全民原教」的宗旨,學務處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以下稱原資中心)與地方創生東區輔導中心主辦、結合原住民族樂舞與藝術學士學位學程(以下稱樂藝學程)原住民族文化創意產業課程,於5月23日聯合舉辦「2024創生ING系列活動-花蓮地方創生工作坊」,並跨區邀請雲林及新北的創生夥伴來到花蓮分享經驗,原資中心邀請全校師生參與,課程由王昱心教授、楊富民、黃衍勳與黃柏鈞講師帶領。 本次課程首先赴豐田大同戲院,大同戲院是楊富民團隊因國發會創生案的規劃修建而成,成為社區交流、支援平台。

工作坊第一講座為地方創生案例:「山下線-青年減壓支持系統建構」,由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會協會楊富民文化組長介紹,包括阿改玩生活、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會、花蓮縣壽豐鄉壽農社區發展會,以及山東野表演坊)等4個單位,以青年為核心共同建立地方創生,利用閒置的空間活用加以利用,建置創生藝文之地並提供托育服務,並且推廣原住民族食農文化,這樣一來也建立起了與在地農人的商業模式。參與的張同學分享:「在少子高齡化社會,需要多方面探索除了農業之外的方法,而地域活化,兼顧到城鄉與文化發展之外,目標為永續發展,如何活化在地文化及關懷社會群體,包含了地方自主性、獨立性認同這些觀點。」

第二講座跨區創生案例:「雲林水林農村共同創生扶持計畫」,由微醺農場創辦人黃衍勳主講,講者成立微醺農場,以青年返鄉為家鄉注入活力與生命氣息,用溫室設施栽培並導入智慧化栽培模式,組成小黃瓜專業生產團隊,提升農業競爭力與經濟效益。因此也藉由智能農業研發創新推廣,帶動產業價值提升,並呼應減碳排放議題研發農作碳收支,創造青年與婦女在地就業機會,與農業的生產與整合行銷農村社區永續發展核心,並建置共享基地作為在地青年創中心,補足偏鄉產業教育空間不足。參與的林同學分享:「感受到了講者對於土地以及有機食品上的堅持,地方創生種類有許多,特別是農業也能帶動整個社區發展。」另外林同學分享:「在地創生,有機蔬菜、不斷尋找不同供應鏈,達到好的服務與好的品質。」

第三講座跨區創生案例:「流域收復-北勢溪流域創生計畫」,由臺灣藍鵲茶創辦人黃柏鈞主講,藍鵲茶品牌理念,為「無農藥流域」社會企業,不施農藥與化肥、環境友善耕種為核心,以「茶」為主要經濟推動目標,結合古道文史及環境特色、打造科技茶園,跨域整合擴大整體流域優勢,串聯北勢溪流域上、中、下游,以友善生態環境及人才培育等方向,發揮地方生態、人文及產業特色。參與的陳同學分享到:「佩服講者對模式的運作和挑戰精神,以及對茶的更重視和用心。」賴同學則分享:「創業新思維,建立自有品牌提升作物價值概念。」 在綜合座談部份,包括地方創生計畫區域分享案例經驗分享,透過說明區域創生計畫概況,讓地方創生夥伴了解推動現況、輔導資源等及未來可共同參予或提案的契機與地方事業推動目標。參與的黃同學分享表示:「認識到『在地創生』所涉及的不只是創造商機,如果想要做到永續發展,其中所要照顧到的面向也必須包含在地的『教育』、『交通』、『飲食』,互助互利、共生共存的社會運動,也不是一人能夠撐起的,回到在地並集結在地資源與人力,帶回青年延續與重造在地人文價值。」

地方創生的力量,需要各區域的人才組成和配合,找出共同理念與時代做連結,發揮創新又具特色的規劃,跳脱原有產銷體系,尋求機會,藉由本次花蓮地方創生工作坊,期望學員們,吸收到這次課程的核心與價值,受到大大的啟發,也透過部落與地方創生連結合作,並達成全民原教的目標宗旨。 地方創生東區輔導中心,粉專網址: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stayeast/

本次課程豐田大同戲院門口及說明空間由來。

豐田大同戲院室內空間運用與樣貌。

互動環節,學員提問題,整合提問由講師解答。

第三講座跨區創生案例:聆聽講師豐富內容。

活動結束,全體大合照,留下美好回憶。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