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國定古蹟進士第修復竣工揭牌 高虹安市長:打造舊城區古蹟群新亮點

CNMA新聞聯合網/ 2024.05.30 08:00
記者:劉博正 新竹市報導

「國定古蹟進士第」為「開台進士」鄭用錫所建造的宅第,(29)日上午舉行修復竣工揭牌典禮,由文資局長陳濟民、考試院副院長周弘憲、新竹市長高虹安、「祭祀公業法人新竹市鄭永承」理事長鄭昌錞先生,一同慶祝進士第重啟並象徵文化傳承、文資保存與永續經營。文化局表示,未來進士第開放模式、導覽機制將由鄭氏族親討論確定後,開放資訊將同步公布於文化局網站( https://culture.hccg.gov.tw/ch/index.jsp )。
 
高市長表示,國定古蹟「進士第」依文化資產法規定,其主管機關雖為文化部,但為維護竹市的重要文化資產,市府始終站在第一線努力推動進士第的修復工程,不斷與鄭家溝通協調,終獲鄭家同意市府入內進行修繕,修復進士第第一、二進。文化局委託專業團隊進行「國定古蹟進士第假設工程規劃設計、構件補充調查暨修正規劃設計書圖案」,市府自籌509.4萬元加上文化部補助6478.6萬,總計6988萬元進行第一期及第二期修復工程。後續還有「進士第彩繪修護工程」,市府已於今年向文資局遞送計畫,爭取114年度5000多萬預算進行彩繪修護,期望文資局同意補助,共同落實「美感新竹」施政策略。
 
高市長說,竹市擁有號稱台灣矽谷的新竹科學園區,更有300年的歷史文化底蘊,市府相當重視文化發展,目前全市共計有75處古蹟、歷史建築,未來將持續進行古蹟、歷史建築的修復再利用,努力打造一個親民、友善的優質文化環境,讓全國的大小朋友到竹市除了城隍廟、新竹公園外,還能遊玩並參觀多種修復後的古蹟,同時深入了解、探索竹塹的歷史文化脈絡及古蹟建築,共同為保存珍貴的文化資產盡一份心力。
 
陳局長表示,竹市雖然地方不大,但卻有國定古蹟新竹火車站、新竹州廳、迎曦門、鄭用錫墓以及鄭用錫進士第等五個國定古蹟,文化資產密度很高、保存完整,文化部在過去多年來,對竹市文化資產修復投入約8.7億元,這次進士第的修復工程,文化部投入約6700多萬。文化部未來持續與新竹市政府合作,支持鄭氏家廟的修復,進一步保護和傳承竹市豐厚的文化資產,提供民眾更多文化資產教育的學習場地。
 
鄭理事長表示,目前新竹市府已經把後續的彩繪工程修復計畫送出,我們也期待文化部儘快核定,如有需要配合的事項,我們將全力配合,期望北門大街能夠重見往日的光華,北門大街其實也是新竹舊城區最早的商業大街,近年來沒落令人傷感。相信待最後彩繪修復全部完工後,結合北門大街豐厚的文化歷史底蘊,與竹市市府共同來規劃文化導覽,能翻轉全國人民對竹市是科技城的刻板印象。
 
文化局長王翔郁表示,位於北門街上的國定古蹟「進士第」,74年8月由內政部公告為二級古蹟,90年修文資法,改為國定古蹟,是開台進士鄭用錫於1838年所建造的宅第。三開三進的大院落,門額上掛「進士第」匾額,後面的第三進於二次大戰時焚毀,只剩下目前的前兩進。進士第木雕十分講究,正廳格扇門的雕花具有古樸蒼茫的特色,底層為萬字不斷,上層為詩句或富貴平安雕刻,其刻工超穎脫俗,令人嘆為觀止。大門口上方的「進士第」牌匾為此次工程期間進行原比例仿作,特別彰顯出進士第整體建築風華。
 
文化局說明,鄭用錫於1823年中進士,他是第一個用台灣本籍赴京考中的進士,所以稱「開台進士」,又稱「開台黃甲」。他博讀經史、熱心公益,曾纂修《淡水廳志初稿》、倡建文廟(今孔廟)及出錢出力建城(竹塹城),對於維護地方安寧與秩序更是不遺餘力,於淡北漳、泉、粵分類械鬥曾撰寫「勸和論」一篇,勸息紛爭、辦理團練保衛家園,對新竹貢獻非常大。
 
文化局表示,進士第旁還有2棟市定古蹟春官第及吉利第,其中「市定古蹟吉利第」已獲文化部113年核定6000萬元修復工程經費,正上網發包中。「市定古蹟春官第」市府將持續與所有權人及現住戶進行溝通協調,及早讓市府入內進行規劃設計及修復工程,讓整個古蹟保存區得以重現原有風華,成為竹市古蹟之旅的重要亮點。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