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佛大未樂系與傳播系聯手 循環農業典範課程的認識與科普傳播

中央社/ 2024.05.27 16:11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527 16:11:06)日前,佛光大學未來與樂活產業學系碩士班專業課程-氣候變遷調適、休閒農業與健康業專題,周鴻騰老師帶領選修此課程的學生們前往頭城農場,舉辦「友善雞蛋生產模式與動物福利學習之旅」,本次活動目的在探索循環農業與動物福利的結合,並尋找促進雞農關注蛋雞動物福利的途徑。特別的是,此堂課雖為碩士課程,亦有3位學士生選修此課,其中也包含傳播系的學生們,除了認識生態變遷外,也可以從不同領域的角度進行科普傳播,是很好的跨域學習。 未樂系與傳播系跨域學習,循環農業典範課程的認識與科普傳播。

頭城農場與花蓮農改場攜手打造了屬於農場的循環農業模式,包括林業循環、生態循環和食物循環。在林業循環方面,果園、竹林和原始林的副產品轉化為生物炭,實現了林業資源的最大化利用。生態循環通過種植原生植物和營造生態多樣性的棲息地,維護了生態平衡。食物循環則通過有機菜園提供食材來源,並將廚餘與家畜的副產品進行堆肥處理,成為有機農場的寶貴肥料。

過去,農場的堆肥系統存在循環不足的問題。為解決這一問題,花蓮農改場協助頭城農場改進了堆肥系統,包括土壤檢測、改良和整理堆肥循環等。堆肥循環包括廚餘、有機菜園和食農教育,並通過餐廳旁的DIY體驗活動加以推廣,如「旬味探索」和「菜園採摘」等,促進食物循環和永續發展。

農場經理林宏達表示,農場將生態地景納入經營,並遵循歐盟的「蛋雞廢籠指令」,採取友善飼養方式。蛋雞享有自由活動空間和舒適的巢窩,農場將家畜排泄物轉化為堆肥,回歸到果樹菜園使用,實現了「生態循環」的具體實踐。

頭城農場所飼養的友善放牧雞在金棗園中自由活動,這不僅促進了金棗園的生態平衡,同時也讓這些雞隻能夠享受動物福利的五大自由:自由地展開自己的自然行為,擁有舒適的巢窩和符合天性的棲架,能夠在自然的環境中自由活動,奔跑並探索環境,以及安心下蛋。

金棗是一種對濕冷氣候適應良好的作物,在宜蘭地區佔據了絕大多數的種植地點。頭城農場善加利用這一地理特點,將金棗製成多樣化的產品,如金桔檸檬汁、金棗茶、金棗醋以及蜜金棗等,這些產品的推出不僅豐富了當地的特色產品種類,也提升了金棗的市場價值。

友善放牧雞和金棗園之間的互動構建了一個良性循環:雞隻提供了天然的有機肥料,同時又享受了金棗園提供的豐富覓食環境。這種互利共生的關係不僅帶來了經濟效益,同時也促進了當地農業生態系統的健康發展。

此課程教授未來與樂活產業系周鴻騰老師表示,這次深度踏查不僅讓參與的同學思考了循環農業與動物福利的關聯,也請傳播系學生共同籌劃訓練同學分享科普傳播,深入了解了動物福利的五大自由理論。他們認識到個人消費習慣對蛋價穩定的影響,並希望未來在生活中都可以優先選擇放牧雞蛋,以提高雞蛋生產的動物福利水平。活動為未來推動友善雞蛋生產模式和改善動物福利提供了實踐的方向,期待更多人加入這一努力,共同促進農業生態的和諧與永續發展。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