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高市衛生局:預防登革熱 厝內厝外攏總愛巡

今傳媒/今傳媒 李祖東 2024.05.26 16:46

【今傳媒/記者李祖東報導】地球暖化現象持續加劇,2023年的7月3日,全球的日平均溫度來到有紀錄以來最高的一天。而根據歐盟的中尺度氣候預測中心的分析,今(2024)年前四個月的全球月平均溫度亦為1940年代以來月平均溫度最高的紀錄。地球暖化,已非理論或假說,而是真實發生在我們日常生活裡,影響著人類的健康、地球的環境、自然界生態的風險源。

長期關注氣候變遷、環境健康風險的中國醫藥大學公共衛生學系許惠悰教授表示,在公衛領域中,登革熱是氣候變遷下被視為影響人類健康至關重要的傳染性疾病,主要因為登革熱的蔓延與氣候條件的變化息息相關。相關環境流行病學研究顯示,登革熱的發生率受到溫度、降雨和濕度的增加所加劇。而這些氣象因素改變了傳染登革熱的病媒蚊的生命週期,延長加深了登革熱的爆發程度。

許教授深入說明,降雨提供適合蚊子孵化繁殖的絕佳場域,溫度上升則縮短了病媒蚊孵化所需要的時間,同時亦促進了蚊子叮咬人和產卵的活動,進而提升了蚊子傳染登革熱的傳染力。而高相對濕度則增加了蚊子的壽命,使它們具備了活躍的生命力來感染更多的宿主,促進登革熱的傳播。

許惠悰教授補充,過去就有台灣研究顯示,只要月平均溫度上升攝氏一度,台灣感染登革熱的人口數就會增加1.95倍,處於高風險感染區的鄉鎮數就會增加25%左右。因此,剛卸任行政院院長的公衛專家陳建仁院長就曾經提到,登革熱是氣候變遷下對人類最大的一項挑戰。

衛生局表示,全球暖化造成氣候變遷增加將成登革熱爆發流行風險。登革熱疫情每年造成東南亞及中南美洲地區重大健康的危害,鄰近之東南亞登革熱疫情較去年同期嚴峻,且持續於我國發生境外移入病例,其中印尼疫情上升,新加坡及斯里蘭卡疫情處上下波動;另美洲地區疫情持續,今年迄今累計報告近767萬例,以南美洲巴西近640萬例報告數為多,阿根廷、巴拉圭及秘魯等國疫情亦屬嚴峻,美國CDC已於5月16日將中南美洲登革熱疫情列為第1級,全球登革熱趨勢不容樂觀。

衛生局進一步說明,去(2023)年6月13日中央公布全台首例本土登革熱病例,當月的平均氣溫28.8度為近三年(2021-2023)最高,加上受梅雨季滯留鋒面影響,降雨時間較長,雨量達350.5mm,高溫且降雨豐沛都是滿足登革熱病媒蚊-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大量孳生的條件,一旦有登革熱病毒自境外移入就容易造成大規模社區感染。

衛生局提醒,天氣及病毒的自然因素較難克服,登革熱的防治基礎及重點在如何降低環境中的病媒蚊密度,減少病毒蚊叮咬人的風險,也就是大家經常聽到的「巡、倒、清、刷」,每週定期巡查家戶內外積水容器、倒掉積水倒蓋容器、清潔環境丟掉廢容器、刷洗容器清除蟲卵等步驟來減少蚊子。社區巷弄、居家環境潛藏許多病媒孳生源,最容易被忽略的如好神拖水桶、盆栽底盤、屋簷排水槽、地下室陰井、水表箱、飲水機底盤、金爐、輪胎等。澈底清除孳生源是登革熱防治的根本,呼籲民眾主動清除居家內外的積水容器,攜手阻斷疫病傳播風險,維護自身與親友安康。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