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灌啤酒能排腎結石?次世代軟式輸尿管內視鏡,雷射擊碎頑石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2024.05.25 14:53

65歲陳先生,長年深受腎結石困擾,但只要腰痛、血尿、解尿困難症狀出現時,他不就醫而是猛灌啤酒,因為他覺得啤酒利尿,且酒精又能麻醉止痛,他運氣很好,在長期堅持不就醫情形下,結石總能從尿道排出。日前突發性腰痛,陳先生又如法炮製卻踢到鐵板,因結石卡在尿道,解尿解不出來,家人緊急送他到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急診室就醫。

灌啤酒能排腎結石?次世代軟式輸尿管內視鏡,雷射擊碎頑石

電腦斷層檢查發現不只尿道有結石,還有2公分的腎臟結石,輸尿管被1.5公分結石阻塞,造成嚴重的腎水腫。

因陳先生的腎臟功能已有急性損傷情形,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陳致豪緊急安排內視鏡取石手術,先幫陳先生取出結石解除尿路阻塞問題,經過治療後,腎功能才逐漸恢復正常。考量陳先生除了腎結石,還合併有糖尿病,較不適合傳統經皮腎穿刺手術,陳醫師使用次世代軟式輸尿管內視鏡,以自然孔內視鏡手術方式進入腎臟中,將2公分的結石以高能量雷射擊碎,並順利取出結石碎片,手術中的即時監測腎內壓力更進一步提升手術的安全性。手術後X光檢查顯示腎結石全數清理乾淨,没多久即順利出院』。

陳致豪醫師表示,針對腎結石預防,病人日後需要保持良好的水分攝取量,避免攝取高鹽、高蛋白、及高糖食物,可以有助於降低腎結石形成的風險。』

夏日炎熱致結石易上身,結石位置不同症狀及併發症不同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陳致豪指出,炎炎夏日高溫下,人體內水分蒸發快,若水分補充不足,往往容易使尿液中的礦物質和鹽類積聚形成結晶,在腎臟內產生腎結石,並可能流動到輸尿管、掉到膀胱及尿道。腎結石的症狀包含急性劇烈的腰痛、血尿、感染,甚至長時間造成腎功能的損傷導致嚴重的併發症。

根據健保資料庫2021年統計在臺灣20歲以上之成年人,腎臟結石的盛行率是7.38%,每千人就有73.8人有腎結石。而在這裡面比較嚴重的複雜性腎結石大概佔了10至15%。複雜性腎結石相較於一般的腎結石,要一次手術處理乾淨並不容易。

大顆結石難排出,侵入性的經皮腎臟穿刺手術風險也高

陳致豪醫師說明,在腎結石的治療中,針對大顆不易排出的結石,體外震波碎石效果不彰,傳統上往往需要接受較侵入性的經皮腎臟穿刺手術,也就是從腰部鑽孔穿過腎臟進行取石手術。但是,腎臟是血流豐富的器官,侵入性手術會伴隨著較多的出血風險、較高的手術併發症,以及較長的住院天數。

陳致豪醫師表示,奇美醫院引進次世代軟式輸尿管內視鏡,比起以往的軟式內視鏡,除了採用最先進的影像技術,配備高解析鏡頭,還能即時監控腎內壓力的功能,確保手術過程中腎內壓力控制在安全範圍內,避免細菌回流至血液中,防止全身敗血症感染,保證病人的安全。(圖片提供/奇美醫院)

陳致豪醫師表示,奇美醫院引進次世代軟式輸尿管內視鏡,比起以往的軟式內視鏡,除了採用最先進的影像技術,配備高解析鏡頭,還能即時監控腎內壓力的功能,確保手術過程中腎內壓力控制在安全範圍內,避免細菌回流至血液中,防止全身敗血症感染,保證病人的安全。(圖片提供/奇美醫院)

次世代軟式輸尿管內視鏡,腎結石治療新利器

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對於腎結石的治療也不斷演進,奇美醫院引進次世代軟式輸尿管內視鏡,能大幅改善腎結石手術的效率、舒適度以及安全性。與傳統的經皮腎穿刺手術相比,軟式輸尿管內視鏡於腎臟內碎石手術能以人體自然孔洞進行微創手術,體表不再被切開,不易造成大出血及腎功能損傷狀況,合併高能量雷射的使用可做到精準碎石,更有效率的清除腎結石。

即時監測腎內壓力,提升腎結石手術效率與安全

陳致豪醫師表示,奇美醫院引進次世代軟式輸尿管內視鏡,比起以往的軟式內視鏡,除了採用最先進的影像技術,配備高解析鏡頭,還能即時監控腎內壓力的功能,確保手術過程中腎內壓力控制在安全範圍內,避免細菌回流至血液中,防止全身敗血症感染,保證病人的安全。次世代軟式輸尿管內視鏡是目前全球唯一腎結石手術中即時監測腎內壓力的軟式內視鏡,可為病人帶來更有效率且舒適安全的治療選擇。

👉推薦閱讀:喝鮮奶茶會形成草酸鈣,導致腎結石,是真是假?營養師來解答

👉推薦閱讀:菠菜「這部位」別亂丟,營養價值高!菠菜豆腐湯會導致腎結石?

【延伸閱讀】

季節轉換皮膚粗糙乾燥、敏感怎麼救?林哲暘醫師推5大食物,吃出水噹噹

肌少型肥胖症與代謝症候群有關!劉伯恩揭:肌少型肥胖症恐併發7大疾病

頭暈是真地震?假地震?吳宛容中醫師:5招舒緩「地震後頭暈症候群」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4/9417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