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里米尼紀錄劇團《All right. Good night.》舞台幻化為一本立體有聲書

威傳媒/ 2024.05.24 21:38

【威傳媒記者陳惠玲報導】

  里米尼紀錄劇團《All right. Good night.》導演海爾嘉德.郝珂(Helgard Haug)以國際議題馬航MH370失蹤事件,以及其父親罹患失智症的真實事件作為二個故事靈感,探討消失、尋找和掙扎的主題,以文字投影和音樂在劇中取代現場演員對話,將舞台空間幻化為多層次立體有聲書,呈現宛如散文般的紀實風格,呈現一齣美而動人的作品。5月24至26日在臺中國家歌劇院中劇院登場。

  今(24)日上午,歌劇院舉行2024 NTT Arts NOVA里米尼紀錄劇團《All right. Good night.》彩排記者會,開場進行15分鐘精彩片段演出,緊接著歌劇院藝術總監邱瑗、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許峻郎致詞;爾後由邱瑗引言與導演海爾嘉德.郝珂(Helgard Haug)、作曲家芭芭拉.摩根史坦(Barbara Morgentern),藝術對談,分享節目亮點。

2024 NTT Arts NOVA里米尼紀錄劇團《All right. Good night.》彩排演出。(圖/陳惠玲攝影)
2024 NTT Arts NOVA里米尼紀錄劇團《All right. Good night.》彩排演出。(圖/陳惠玲攝影)

  邱瑗致詞表示,「歌劇院於2016年成立,2017年里米尼紀錄劇團來到台灣,七年來在台灣製作演出了六檔作品,也是國外劇團非常驚人的紀錄!很少有國外劇團能夠在台灣有這麼大量的節目演出與製作;能夠讓里米尼紀錄劇團在歌劇院順利演出,要謝謝我們的夥伴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很欣賞基金會選擇劇目是沒有界線的、也很挑戰自己。」

  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許峻郎表示,「今年台積心築藝術季,在台中有三檔重量級節目,包含:臺中驛鐵道文化園區的《聊齋》特展、〈當曼波遇見莫札特〉音樂會,以及今天的里米尼紀錄劇團《All right. Good night.》。剛剛觀賞彩排演出,內心很有感觸與聯想….,透過戲場音樂演奏加上文字投影敘述,好像看到一幕幕的人生劇場演出,…..作品也呼應到跨越心世界的主題,建議觀眾來到劇院就不要去控制它,就讓心去奔馳,讓音樂、影像以及劇場的氛圍帶領我們,跨越我們自己的想像!這也是台積文教與歌劇院最想要支持的理念。」

2024 NTT Arts NOVA里米尼紀錄劇團《All right. Good night.》彩排記者會,藝術對談。(圖/陳惠玲攝影)
2024 NTT Arts NOVA里米尼紀錄劇團《All right. Good night.》彩排記者會,藝術對談。(圖/陳惠玲攝影)

  上個月,國家兩廳院和瑞士洛桑維蒂劇院合製、由里米尼紀錄劇團成員史蒂凡.凱基(Stefan Kaegi)執導的《這不是個大使館》結束在臺北的巡演,對臺灣外交處境與人民的國家認同展開深入對話;《All right. Good night.》5月接力來到臺中,從20年前馬航失蹤後長達數年尋找真相的過程,連結失智症父親的逐漸失去自我,兩部作品都巧妙地從個人經驗出發,反映宏觀的、國際性的議題觀點。

  在藝術對談中,藝術總監邱瑗提問導演如何把二件事情放在一起?是先有馬航國際事件還是先有失智症父親的生命經驗呢?
海爾嘉德.郝珂指出,「先有馬航事件的故事才有父親的失智症的故事,劇團當初探討如何找出一個主題包括:消失、失蹤還有尋找掙扎。馬航MH370失蹤事件至今已經十年,飛機去了哪裡了仍然是個懸案,因此做了研究,也對應到自己父親罹患了失智症的掙扎主題,對照到自己個人的人生經驗,最後把這二個主題交織在一起,在劇場裡面作為戲劇呈現。

  劇場演出的音樂家是日常專家嗎?還是特別放進來的元素呢?在控制和不可控制的中間遊走如何呈現呢?
  海爾嘉德.郝珂說明,「過去用了很多素人演員,但這場演出的樂手雖然不是專業的音樂家,講的故事也不是他們的故事,相較過去的作法也不一樣,我們將文字投影和音樂取代現場的對話,是沒有人在這裡當演員也沒有台詞,讓大家去細細品味閱讀,也可以對照自己自身經驗,我們把更多空間留給我們的音樂,更多空間留給大家自己去詮釋和解讀。」

2024 NTT Arts NOVA里米尼紀錄劇團《All right. Good night.》彩排演出畫面。(圖/陳惠玲攝影)
2024 NTT Arts NOVA里米尼紀錄劇團《All right. Good night.》彩排演出畫面。(圖/陳惠玲攝影)

  創作過程中和以往有什麼不同?音樂創作是如何產生?
  海爾嘉德.郝珂說明,「文字和音樂的關係是我先寫出大量的文字,心中很清楚文字主軸放在失去控制與消失這件事,之後隨著父親的病情轉折而架構了二個交織的故事,在我寫文字時作曲家芭芭拉.摩根史坦(Barbara Morgenstern),其實是跟隨在我身旁的,她拿我的文本作為元素創作,回過頭來我也用她的音樂寫文本,過程兩者是相輔相成。」

  作曲家芭芭拉.摩根史坦(Barbara Morgenstern)說明,「如同導演所說,先有文字初步的架構後就開始進行作曲相關工作。我也思考要如何用音樂來說故事,也有我自己的想法與個人經驗帶入創作,我認為音樂作為溝通語言,就是文字解說的地方也就是音樂開始的地方。」
她說,在觀眾的腦海裡展開,成為集體腦力激盪的電影院,音樂就是插圖。相較於歐洲喪禮沉靜的氛圍,亞洲儀式中使用的音樂以及比較大聲的聲響元素,她也轉化音樂語彙融合進作品中。

  導演和作曲家對台中最喜愛的印象是什麼?歌劇院哪一個空間適合現地創作?
海爾嘉德.郝珂說,很榮幸有機會在臺中上演這部作品,臺中是「自然」和「現代感」並存的城市,二者都喜愛;歌劇院是座很棒的劇場,外表像個蜂巢,低樓層很像迷宮,有很多可以巧遇的角落,非常適合做一個導覽式的現地創作。

  音樂家芭芭拉.摩根史坦則分享,她很喜歡臺中「夜市」的生命力,和柏林很不同,很高興這次帶了女兒一起來體驗。

2024 NTT Arts NOVA里米尼紀錄劇團《All right. Good night.》彩排記者會,大合照(圖/陳惠玲攝影)
2024 NTT Arts NOVA里米尼紀錄劇團《All right. Good night.》彩排記者會,大合照(圖/陳惠玲攝影)

  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許峻郎表示,「台積心築藝術季已邁入第21年,每一年選都選擇不一樣的節目,今年與歌劇院合作很符合這個主題,因為它不是傳統的劇場,也不是傳統的音樂型節目,而是透過音樂效果讓大家進入到戲劇效果的最前線,讓觀眾或社區民眾有一個完全不同的思考和饗宴。」

  許峻郎說,觀賞彩排演出後覺得像是觀看一個立體書,像是一場心靈馬拉松,裡面有國際事件、有導演個人生命經驗的馬拉松,更觸動了觀者的情感;雖然它沒有圖片,而是透過文本和音樂來進行,導演用更細膩更不著痕跡的方式,以創意、前衛及溫暖詩意的戲劇方式探討「消失」的議題,讓觀眾都能進入無比豐富的精神世界;相信每個進到劇場的人觀看後會非常感動,因為都是結合了個人的生命經驗;歡迎台中的觀眾一起進入到劇場欣賞。

(資料來源:威傳媒新聞-WinNews)

延伸閱讀:

  1. 「NTT Arts NOVA 藝想春天」11檔國內外節目 三月強棒接力登場
  2. 黃翊工作室+舞蹈新作《墨》@歌劇院藝術暢談
  3. 張方禹╳韓承燁《December Nite》彩排演出 Live Concert令人驚艷

新聞圖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