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批黃國昌昨是今非、雙重標準 王婉諭痛心:利用知識餵養仇恨

引新聞/陳志仁 2024.05.21 20:01

(記者陳志仁/台北報導)立法院5月17日為了審議國會改革法案,引發全武行的衝突,今(21)日院會持續審查,立法院外則有大批民眾的聚集,要求藍白將國會改革法案退回審查;現身立法院外的時代力量黨主席王婉諭強調,她來這裡跟很多人一樣,不一定是來支持民進黨,而是來捍衛立法院的民主程序。

圖/時代力量黨主席王婉諭呼籲,請大家選擇善良,請大家拒絕仇恨,請大家用更完整的事實,來對抗惡意的操弄,持續關注立法院的審議。(時代力量提供)

圖/時代力量黨主席王婉諭呼籲,請大家選擇善良,請大家拒絕仇恨,請大家用更完整的事實,來對抗惡意的操弄,持續關注立法院的審議。(時代力量提供)

王婉諭直指,「審查法案」最重要的就是把法條攤開來,把支持的理由講清楚;國會應要「專業討論、說話負責、人民參與」,時代力量在2016、2020的提案版本,也重視國會的聽證調查及藐視國會的規範,如果要涉及罰錢、有期徒刑,一定要把適用對象、構成要件、救濟程序弄清楚,這需要細緻討論。

王婉諭認為,台灣社會的多數民意,會支持強化國會職能的改革方向,只要把條文攤開來好好審查,改革就會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持;質疑「為什麼藍白兩黨的主導者,傅崐萁與黃國昌總召要用最倉促、最粗暴的方式,去傷害國會改革的正當性,把一個明明可得到支持的法案,用最糟糕、最不民主的方式強推。」

王婉諭說,就算你支持藍白版本的再修正動議,也不該支持這種破壞民主的審議程序,因為沒程序正義,就沒國會改革的實質正義;批黃國昌不斷詢問外面抗議的公民,國會改革哪裡黑箱?「你跟傅崐萁主導、破壞民主程序的審查,當然是不折不扣的黑箱,只要問問2014年、2016年的黃國昌就非常清楚。」

王婉諭直言,黃國昌早有預謀,證據就在黃國昌4月15日的直播,非常完整的自白了往後一個月的發展,所有破壞民主審議的罪證通通都在上面;黃國昌非常清楚,4月15日的審查,目標就是走完委員會審查的程序,有沒有討論,有沒有逐條審查,他完全不在乎,當天國民黨召委有意見就保留,不給發言討論。

王婉諭表示,過了幾條後,民進黨才回過神來,用散會動議來反制,「黃國昌只告訴你民進黨提44次散會動議,卻沒有告訴你國民黨召委沒收了超過44次逐條審查的討論」;其次,黃國昌一直告訴大家,再修正動議,本來就是院會當天才會看得到,黃國昌講的沒有錯,但他沒有告訴全部的真相。

事實上,再修正動議都要依附在修正動議,或委員會、協商的共識版本提出,做細部的調整,從來沒有這種直接空降,蓋掉28個版本的再修正動議,這是一個名為再修正動議,實際上根本是一個完整的修法版本;一個完整的修法版本,不是應經過程序委員會,經過院會一讀交付委員會審查,再經協商院會二讀嗎?

王婉諭轟,黃國昌、傅崑萁新版的再修正動議,比逕付二讀還誇張,超越程序,直接插進來二讀,為什麼不先拿出來在委員會好好審,要變成最高機密,當天才拿出來突襲?這個問題,就要問過去最在乎委員會中心主義,卻把藍白版本藏起來突襲的黃國昌!

王婉諭指出,黃國昌曾是時代力量的成員,更是時代力量的前黨主席,時代力量造就這樣的巨獸,當然有責任要面對,但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個學經歷豐富,所作所為都會深刻影響台灣社會的公眾人物,就應該接受嚴格的檢視;而黃國昌的所作所為,造成了三個層次的傷害。

第一,在黃國昌的主導下,中國國民黨與台灣民眾黨聯手破壞立法院的民主審議程序,用比過去國民黨、民進黨過半還要惡劣的方式,強行通過法案,讓台灣的國會,倒退到前所未有的地步;過去國民黨強推服貿協議,民進黨強堆勞基法修惡、前瞻建設條例,用多數暴力來碾壓少數意見,都不曾、也不敢在委員會,沒收所有討論,把真正的版本視為最高機密,用再修正動議來突襲修法。

第二,當黃國昌面對質疑,他從不正面回應,他總是運用自媒體的分眾環境,蓄意切割事實,操弄資訊落差,吸引信眾,餵養仇恨;第三,過去黃國昌在2012、2013、2014年,啟蒙了非常多人,帶領非常多人認識社會改革議題,如今他的昨是今非、雙重標準,嚴重傷害了「曾經相信理念」的那些人,對於理念、價值的信任。

王婉諭重申,一個偶像的毀壞,最讓人難過的不是偶像本身,而是追隨偶像的人,隨著偶像的毀壞,未來很難再相信其他的信念與價值,這是黃國昌造成的傷害中,最讓人難以忍受的;並補充改寫吳念真導演的一段話送給黃國昌,「一個真正的知識份子,不該利用知識,去掠奪知識比他不足的人,不該利用知識,去餵養仇恨,不該利用知識,去騙取知識比他不足的人的支持。」

更多引新聞報導

不願看到國會空轉虛耗 王婉諭籲:請3黨主席換立法院總召

IN觀點/立法院暌違10年再演全武行 藍綠壓力鍋大釋放

IN觀點/對決519 黃國昌VS柯文哲各引小草上街較量實力

IN觀點/黃國昌為什麼成為「咆哮哥」 誰在領導民眾黨?

新聞圖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