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王其》總統與傳播媒體的距離

聚傳媒/ 2024.05.20 12:26

王其》總統與傳播媒體的距離

王其》總統與傳播媒體的距離

照片取自總統府官網

【聚傳媒王其專欄】新舊任總統520交接,人民都會拿放大鏡檢驗他們的各種政策,傳播當然是其一。但從過去經驗來看,談傳媒,每位總統都有保留,深怕碰觸言論自由,馬英九、蔡英文如此,賴清德也不例外。

 

先看520上任的賴總統,他怎麼說傳播媒體政策?賴清德去年選前推出文化政見時說,讓政府各部會「部部都是文化部」,未來政府將擴大投資台灣文化內容,以政府投資帶動民間投資,希望未來10年帶動至少千億以上的投資規模,支持影視、流行音樂、圖文等領域發展,同時要推動投資抵減,促進跨國合資合製,進一步形塑國家文化品牌。賴也希望建構文化傳播體系,讓台灣文化走向世界,強化台灣的公共媒體及國際頻道,也將努力把台灣打造成「亞洲媒體中心」。賴清德繞道文化談傳播,謹慎。

 

剛剛卸任的蔡英文,2016年當選總統時,沒有特別談傳播政策,而是在競選前2015年提出了「文化政策」,與賴清德一樣,繞道文化談傳媒。蔡英文當時說,要讓台灣的法規體系強化文化的優先性。

 

更早的2012年,第一次競選總統時,蔡英文有提出《廣電政策白皮書》。其中的重點有:「解嚴後開放的有線電視惡性競爭,內容重複、品質不佳等新問題,又久為觀眾詬病,致使國民對本國電視文化喪失信心。有線新聞台內容大量抄襲報紙、週刊與網路,且被政府或企業收買製造假新聞,政論節目大肆放送政治偏見,缺乏對公共政策的專業分析與不同意見的對話。不真實、不公正、不專業的新聞時事節目,嚴重傷害公民知的權利」。她說,台灣公民長久喪失的電視文化自信,應由公共廣電系統帶頭重建。

 

蔡英文點出了傳媒政策關鍵,就是公廣集團,也的確批判了現在的新聞台。而公廣集團的故事,最能看為政者怎麼面對傳播媒體。這次選舉,賴清德在被問到公廣集團問題如何解決時表示,公廣集團的確在法律上,因當年訂定時考量不足,沒辦法適應新時代需求,未來會積極改善,公廣集團可以承擔更大更廣的國家責任。

 

因為在野批評,公廣集團本應該沒有政黨色彩,但是民進黨政府執政的心態不對,民進黨想盡數掌握媒體,所以任命的公廣集團負責人都是意識形態偏綠的,想把公廣集團經營成特定立場媒體,「走歪就連神仙也救不了」。不過,媒體人也都很清楚,國民黨執政那8年,公廣集團董事長,也都是偏藍的,如邵玉銘。誰執政,都想掌握媒體。

 

來看看2016年,蔡英文時代第一任文化部長鄭麗君曾說,「公廣集團」要擴大本地的影音節目之製作、要重建本地的文化自信。鄭麗君的話與行動有擺在一起。民進黨兩次執政,對公廣集團比國民黨用心多了,甚至可以說,民進黨成就了現在的公廣集團。

 

國民黨在2008到2016年的公廣集團成績並不多,甚至可以說沾上政治味,為了公視董事會提名,不願跟民進黨妥協,拖延將近1000天才解決。當然,民進黨也有樣學樣,也是拖了900多天。兩黨搶公視、華視資源,五十步笑百步。

 

但是民進黨16年的公廣成績,真的是不差。不但陸續創立了客家、原住民及台語台三家電視台,還有個向國際發聲的國際台。而且這些電視台,都還上架有線電視頻道區,其中表現最亮眼的,要算是讓華視新聞台上了有線電視52頻道。雖然也因下架了中天新聞台,引發政治風暴到現在還沒有結束,但也不能抹去,民進黨政府為讓華視擠進有線電視黃金區塊的努力用心。

 

反觀馬英九執政,雖然在公廣集團的努力差民進黨一大截,但對台灣媒體仍有貢獻,特別是阻擋置入性行銷的泛濫。2010年,台灣的媒體置入性行銷十分嚴重,尤其政府以大量預算對媒體採取置入性行銷,更引起非議。馬英九公開在府院黨高層會議中表示,今後政府不得進行含有政治目的的置入性行銷,如果政府有政令宣導的需要,必須標明為廣告。馬英九還要求中央與地方政府貫徹執行。雖然換了黨,這件事又被忘了,但馬英九的宣示仍有其意義。其次,馬英九任內,也終結了新聞局,把新聞宣傳機制打散到各單位,與消滅置入性行銷一樣,這標榜的理想是很高的。

 

如果要總結2000年開始的國民黨、民進黨的兩黨政治,到現在的2024年兩黨的傳播政策表現,民進黨的確遙遙領先。國民黨因為黨政軍介入媒體40年,讓它沒有改革正當性,這是最吃虧的。可惜,國民黨也還沒有學到教訓,現在一面罵民進黨把手伸入媒體,自己卻提案要修廣播電視法,正深陷幫中天新聞台再復活的陰謀論中。

 

歷任總統談傳播,都是很謹慎,避免觸及新聞自由的禁忌。不過,從結果論,打宣傳起家的民進黨對公廣集團的用心,看來策略正確,也有了不錯的成績,做為在野黨的國民黨,或是民眾黨要如何超越,的確要多花心思了。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專欄文章,不代表聚傳媒J-Media立場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