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拜登祭高關稅   《紐時》:「中國製造」及產業布局讓歐美倍感壓力

很角色/很角色時報 2024.05.15 19:01

美國當地時間5月14日,拜登政府宣佈對價值180億美元的中國大陸進口商品徵收新關稅稅率,包括鋼鋁製品、半導體、 電動汽車、鋰電池及零組件、關鍵礦產、太陽能電池、港口起重機和個人防護裝備等商品。《紐約時報》15日分析認為中國透過企業補貼扶植起強大的製造實力已經讓歐美倍感壓力,不得不做反應。但報導也強調,不管電動車或其他產業,大陸因產業有計畫的佈局,及掌握關鍵原材料,這恐怕才是根本問題。

拜登政府宣佈對中國採取「嚴厲的」關稅稅率,其中,對從中國大陸進口的電動汽車徵收關稅,從25%提高到100%;太陽能電池的進口稅也從25%提高到50%。另外,從2025年開始,對大陸生產的半導體關稅也將從25%躍升至50%。這表示,中國大陸的生產從服裝、玩具、傢俱等低階商品變成能源產業、半導體等高科技產品。中國製造已經不再是廉價品的代名詞,引起西方媒體的關注。

《紐約時報》15日登出題為〈中國是如何在汽車和太陽能電池板領域引領世界〉的分析文章指出,中國製造業的升級主要來自長遠的產業政策目標如「中國製造2025」,該目標是讓中國在10個先進製造領域用本國製品取代關鍵進口產品。再透過國家控制的銀行系統將資金引導到這些關鍵產業。

作者指出,由於大陸投資工具有限,民眾習慣儲蓄。銀行利用民眾儲蓄資金以低利率貸給初創公司和企業。另方面,工人的福利與權益卻受到擠壓,這也提高的中國製造的競爭力。

中央政府還指示地方政府為重點行業提供協助。例如為工廠提供廉價土地、修建高速公路和高速鐵路等基礎建設提高物流效率。

但是中國國內的經濟正遭受到主要是來自房地產市場崩潰的拖累。政府加緊對製造業部門的貸款,減緩經濟下行的衝擊。

作者指出,補貼項目幫助了中國許多行業的增長,但是引發了美國和其他國家對本國工作崗位流失的擔憂。美國提高關稅的對象正是中國一些規模最大、增長最快的出口行業。特別是電動車和再生能源產品。

中國的公司掌握了電動車電池的關鍵原料和技術,生產全世界大多數的電動車電池。中國的鋰離子電池出口額已從2019年的130億美元躍升到去年的650億美元。這些電池中有近三分之二出口到歐洲和北美。

為了減少對進口化石燃料的依賴,大陸致力於發展太陽能電池技術。中國太陽能電池板的產能在2008年至2012年間擴大了十倍,中國的公司現在幾乎生產世界上所有的太陽能電池板,導致世界太陽能電池板價格下降了約75%,也導致了歐美許多工廠關閉。

作者還指出,儘管美國對中國做出晶片管制,但是中國的廠商在政府大量補貼下,仍可大量生產低階晶片,且更具有競爭力。中國生產的晶片也正普遍於於西方的產品。

作者表示,西方在安全意識與貿易壓力下,越來越無法接受中方公平競爭的說法。

近來歐美不斷指責中國有「產能過剩」的問題,中方認為貿易順差是來自於自身競爭力的提高,以及長期的產業政策規劃。

習近平在訪問法國時,在中法歐峰會上就駁斥「產能過剩」說法,他指出,中國新能源產業在公開競爭中取得了實實在在的進步,代表了先進產能; 中國新能源產業不僅增加全球供應、 緩解全球通膨壓力,也為全球氣候應對和綠色轉型作出重要貢獻。

14日大陸外交部也反擊表示,美國的說法與做法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用美國話來講就是「我做了你不能學,我說了你必須做」(Do as I say, not as I do)。美國在打著「產能過剩」的旗號對別國的先進產業進行打壓,搞保護主義。

梅花新聞網

梅花新聞網原始網址:拜登祭高關稅   《紐時》:「中國製造」及產業布局讓歐美倍感壓力

原始新聞來源 拜登祭高關稅   《紐時》:「中國製造」及產業布局讓歐美倍感壓力 臺灣郵報.

這篇文章 拜登祭高關稅   《紐時》:「中國製造」及產業布局讓歐美倍感壓力 最早出現於 很角色時報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