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葉志成/桃園報導
中原大學為提升研發能量,定期舉辦「校級科技創新」講座,並於日前邀請到應用材料公司集團副總裁暨台灣區總裁余定陸蒞校演講,吸引上百位學子到場聆聽。余定陸以「創新之路(The road to innovation)」為題,闡述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歷程及應材如何成為世界最大的半導體及顯示器設備商為例,強調「創新」的重要性。中原大學期待在半導體界的重量級人物協助下,可更加速朝向「半導體人力銀行」目標邁進!
中原大學理學院院長吳宗遠指出,應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簡稱應材)是世界最大的半導體及顯示器設備商,台積電用來生產晶片的設備有一半皆來自該公司。中原大學校級科技創新講座很榮幸能邀請到余定陸總裁擔任講員。而曾任應用材料公司全球執行副總裁的王寧國(David Wang)也出席此次活動,王寧國是中原大學化工系傑出校友,因在半導體設備的重大貢獻入選2017矽谷名人堂。
為提升學校研發能量、培育人才,中原大學「科技創新講座」邀請台灣應材總裁余定陸專題演講。
余定陸在演講中指出,半導體的起點源自1925年創立的貝爾實驗室,而貝爾實驗室成功之處在於如何讓個性特別與突出的天才人物能夠合作,貝爾實驗室做的不僅僅是應用型的研究,也投入基礎研究。1947年,在3位天才型的人物John Bardeen、Walter Brattain和William Shockley的合作下,完成全世界第一個創新的電晶體(transistor)發明,也開啟了William Shockley建立美國矽谷的創新應用研究。1957年能夠大量生產製作電晶體晶片的公司Fairchild Semiconductor正式成立,1968年開啟資訊計算新世界的晶片巨擘Intel誕生,1974年Intel製造出第一個廣為使用的微處理器Intel 8080,也開啟了個人電腦時代的2大公司:比爾蓋茲的微軟與賈伯斯的蘋果。
余定陸表示,這些創新改變了全世界,而應材是如何加入這個改變世界的創新之路?其間的關鍵人物又是誰?其中一位關鍵人物正是坐在台下的中原大學畢業校友王寧國。余定陸指出,應材在美國加州於1967年成立,出資人之一就是引領整個半導體產業發展指標之摩爾定律(Moore's law)的Gordon Earle Moore,當初投入1萬美元,10年後帶領應材整個創新發展的則是James C. Morgan,Morgan在延攬人才方面特別有天分,Morgan在參觀了貝爾實驗室後延攬了2個人物David Wang與Dan Maydan及從Intel聘來的Sass Somekh。這3個人奠定了應用材料公司成為世界半導體設備商的霸主。
余定陸演講時指出,中原大學校友王寧國(後方簡報左一)等人,奠定了應材成為世界半導體設備商霸主的基礎。
余定陸開心地說,他在很多場合演講到這個應材輝煌的起點,投影片人物僅是出現在螢幕上,這次David Wang,中原的校友王寧國博士就坐在席間,這是很令人感動的一刻!王寧國也是應材推出精準5000,這改變整個半導體晶片製造生產機器的推手!而文化融合的策略,則是應材到不同的國家一定聘任該國之國民為該分公司的負責人,這樣的一個創新經營策略使得應材在全球有34,000名員工分布在24個國家,擁有19,600個發明專利,每年投入的研發經費高達31億美元,年收達265.2億美元。
最後,余定陸以小於10奈米的先進製程全部集中在亞洲,而92%是台灣生產,剩下的8%則是韓國,這在21世紀的「晶片石油」競爭中演變成了地緣政治,而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出現更加劇了晶片製造的競爭,讓原本花了近40年產值才增加2000億美元的晶片產業縮短到僅需7年的時間。這顯示未來的半導體科技除了創新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外,地緣政治也是一項公司治理必須考慮的課題,才能使公司能夠永續發展。
應用材料公司集團副總裁暨台灣區總裁余定陸(圖左)與前應用材料公司全球執行副總裁王寧國(圖右)相見歡。
中原大學積極推動半導體人才培育計畫,除了與台灣應材合作開設半導體設備課程,也與國內多間半導體公司展開產學合作、共構實驗室、開設半導體跨領域學程、開設半導體國際新型專班招收外籍學生等相關計畫。此次余定陸與王寧國在與中原大學校長李英明會面時,對於中原規劃推動半導體人才培育計畫表示肯定,並提出許多寶貴建議。李英明表示,相信在這些半導體界的重量級人物協助下,中原大學可以更加堅定的朝向「半導體人力銀行」的目標邁進,造就更多半導體產業人才。
中原大學於張靜愚紀念圖書館秀德廳舉辦科技創新講座,多位半導體界的重量級人士共襄盛舉。
更多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