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看過有人在飲酒後出現臉紅的情形?有人說那代表血液循環變好,也有人說那代表肝臟代謝能力很強。其實喝酒之後的臉紅反應是身體給的「紅色警告」,暗示身體正在默默承受酒精帶來的傷害。
酒精的正式名稱是乙醇(ethanol),當乙醇進到人體後會被乙醇去氫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代謝成乙醛(acetaldehyde),接著透過乙醛去氫酶(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將乙醛代謝成乙酸(acetate),經過一些代謝過程最終轉變成水(H2O)以及二氧化碳(CO2)排出體外。
人類第 12 號染色體上有負責乙醛去氫酶活性的基因,如果這個基因型有突變,乙醛去氫酶的活性下降,讓乙醛不易分解而累積在體內,會讓全身的微血管擴張,呈現臉紅或身體發紅,並且造成頭痛、心悸、嘔吐等症狀,這就是所謂的「酒精不耐症」。
近半數台灣人天生沒有喝酒的本錢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醫師侯育琪表示,乙醛會傷害身體各器官的功能,最常見包括神經系統(大腦和周邊神經)、心血管、肝臟、骨髂、生殖系統等,和失智、神經病變、心肌病變、肝病變、骨質疏鬆、不孕有關。乙醛也是世界衛生組織所列的一級致癌物,長期下來亦會增加癌症發生,比如頭頸癌(口腔癌、鼻咽癌、喉癌等)和食道癌等等。
2021 年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的基因體資料顯示台灣約 47% 的人口具有酒精不耐症,比例為全球最高。簡單來說,酒後會臉紅,就可能是酒精不耐症的個案,比上喝酒不臉紅的人,器官病變與癌變機率更為提升,身體在酒後會受到更嚴重的傷害。若民眾想要檢測自己是否有酒精不耐症,可將酒精棉片貼在手臂內側靜置 20 分鐘,如皮膚出現泛紅則可高度懷疑(準確率約 70%)。
避免酒精危害可尋求醫療評估與治療
自 2019 年起,由台灣酒精不耐症協會、台灣酒害防治協會以及國民健康署共同發起 5 月 9 日為「台灣無酒日」,呼籲民眾注意酒精對健康的影響。如民眾發覺酒精對自身健康的傷害,可以到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尋求進一步的醫療評估與治療,為自己的健康做把關,避免在不知不覺之中讓酒精危害自己的大好人生。
文/賴以玲 圖/楊紹楚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