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表皮肉垂 西螺跨年 應曉薇

馬太鞍部落小米保種復育種植 重拾部落小米文化精神

中央社/ 2024.05.01 15:43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501 15:43:53)小米是臺灣原住民族日常生活中重要主食,更是部落與祖靈溝通的神聖媒介,象徵財富與豐收,在傳統部落小米曬得越多,代表部落越富有。近10年受到部落人口老化,勞動力及產量效益低等影響,國內種植面積由369.5公頃遽減至43.7公頃,為維護部落小米文化、扭轉產業種植困境,農業部農糧署與慈心基金會及試驗改良場合作,在花蓮與臺東地區設置多處小米保種田,其中花蓮柯春伎農友,結合部落裡長輩及年輕族人,共同復育種植小米及設置種原庫,5月14日將辦理觀摩會,歡迎大家踴躍響應參與。

小米是部落根本 文化永續一起來 農糧署東區分署說明,小米阿美族語Hafay,與臺灣各原住民族生活及部落文化密不可分,隨著國內產業發展演進,和其他經濟糧食作物取代,小米產業日漸式微,112年國內種植面積僅43.7公頃,為歷年最低,種源流失嚴重,面對未來極端氣候可能造成的糧荒危機,極為不利,部落的文化與精神維繫也更加困難。為此,農糧署於112年在花蓮縣吉哈法樣、馬太鞍及臺東縣龍田書屋、正興村文健站、介達國小、土坂、臺坂等地推動「強化花東地區原鄉保種及復育計畫」設置小米保種田,其中花蓮馬太鞍瑪布隆農場農友柯春伎對部落小米生產式微感到憂慮,豐年祭若沒有了小米,如何能慶祝豐年?於是透過農糧署補助計畫經費,與慈心基金會、花蓮區農改場合作,邀部落共同投入小米復育種植,目前已完成約1公頃面積的小米復育種植,將於5月14日辦理觀摩會。此外,農場也開發豐收小米串DIY及小米生態導覽解說等食農體驗課程,重拾部落小米文化與精神,也藉此提供族人更多工作機會,讓小米產業文化永續成為部落精神指標,對小米食體驗有興趣的民眾,歡迎聯繫農場踴躍參與,並購買高蛋白質、纖維、維生素B群及礦物質的小米及加工品。 ﹟瑪布隆農場(柯春伎):0973-610438

美不勝收的小米田區

小米種植由族人開始

小米是部落與祖靈溝通神聖的媒介,更象徵財富與豐收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