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00929 告五人演唱會 妙天

〈全球沸騰現轉機〉聯合國決議要求國際法庭釐清各國氣候變遷的義務

銳傳媒/張 泉湧 2024.04.28 09:30

壹、全球氣候越來越極端,非洲弱國排碳極少,但面臨最嚴重饑荒與洪災

2020年10月26日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表示,全球暖化導致氣候變遷已嚴重衝擊非洲,引發洪災、乾旱、炎熱及沙漠蝗蟲入侵。農業占撒哈拉以南非洲的95%,非洲地區國家中有7國為全球10個最易受氣候變遷影響的國家。世界銀行2021年報告指出,與1970~79年相比,2010~19年這10年間的乾旱數量爆增近3倍之多。2021年8月位於非洲東海岸島國馬達加斯加,因部分地區連續4年沒有降水,導致40年來最嚴重的旱災,重創該國南部與世隔絶的農業社區,由於長期氣候乾旱歉收,使許多家庭不得不尋找昆蟲果腹。成千上萬的居民面臨現代史上全球第一次「由氣候變遷引發饑荒」邊緣。

奈及利亞最大城市拉哥斯,位處大西洋沿岸低窪地區,每年3~11月沿海地區及拉哥斯常遭「例行」性淹水,平均年損約達新台幣1,128億元;2021年7月中旬是近年最嚴重的一次,造成整座城市面目全非。英國發展研究院(IDS)研究指出,受到全球暖化和長時間以來人為不當生活模式影響,導致拉哥斯維多利亞島海平面上升、陸地不斷往內縮。2022年4月12日副熱帶氣旋以薩(Issa),造成南非瓜祖魯那他省連日暴雨,導致嚴重洪災,官方統計共489人喪生,為南非災害史上第2高死亡人數,僅次於1987年9月豪雨造成瓜祖魯那他省506人死亡事件。2022年6月東非衣索比亞遭遇近年來最嚴重的乾旱,不但衝擊當地人民原本就艱困的生活,非營利組織救助兒童會(Save the Children)甚至發現,衣索比亞的野生猴子因為飢餓、口渴,竟然開始攻擊人類幼童和牲畜。近幾個月以來,乾旱造成衣索比亞當地衝突、人民流離失所情況加劇,當地東部、東南部營養不良情況飆升,估計有18.5萬兒童深受營養不良之苦。

2023年3月15日熱帶氣旋弗萊迪(Freddy)不到3週內第2度登陸非洲東南部國家,根據2023年3月18日統計,史上最長壽熱帶氣旋「佛萊迪」在馬拉威、莫三比克和馬達加斯加,共造成400多人死亡,其中馬拉威死亡人數為360人,有一座村莊被土石流沖走,造成至少32人死亡及18人失蹤悲劇。弗萊迪於2023年2月6日在澳洲西北部外海生成,隨後橫越整個南印度洋,2月24日首次抵達莫三比克,3月15日再度襲擊莫三比克,打破1994年颶風「約翰」31天的記錄,成為史上最長壽,存活時間最久的熱帶氣旋,它從形成被命名至3月12日已經存活33天。3月30日有關當局說,弗萊迪在馬拉威肆虐所造成的死亡人數,超過1,200人,在所有受弗萊迪影響的國家中,造成的死亡總數更高達近1,400人。

2021年非洲島國馬達加斯加面臨全球第一次「暖化與極端氣候導致的饑荒」。(圖/翻拍TVBS)

貳、太平洋島國是造成氣候影響最小的國家,卻承受最嚴重氣候災難

全球暖化導致冰川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許多島國面臨「滅頂危機」,根據聯合國IPCC估計,到2100年至少有5個國家,將被海水淹沒,包括馬爾地夫、吉里巴斯共和國、馬紹爾群島、吐瓦魯和諾魯。2021年10月世界銀行報告指稱,馬紹爾群島共和國,位北太平洋夏威夷和澳洲間,由33個環礁組成,其中24個有人居住,陸地面積僅約2/3台北市面積,國土僅比海平面高不到2公尺, 很多土地正消失中,如不採取任何調適措施,將會是全球第一個因為氣候變遷而滅頂的國家,其人口約5.9萬如今已有3萬人選擇移居美國等地,島上只剩下老的老、小的小,馬紹爾群島天然資源暨商務部長席克(John Silk)2023年11月24日表示,在氣候變遷中受到最多傷害的,都是對氣候影響最小的國家。

萬那杜共和國是世界上最脆弱的國家之一,近32萬人口,長期飽受氣旋、地震及活火山等的威脅,其島民表示:「我們深信這都是氣候變遷所導致。」更在2023年3月初在一周內遭遇「朱迪」(Cyclone Judy)和「凱文」(Cyclone Kevin)兩次4級熱帶氣旋的侵襲,許多基礎設施遭到破壞、居民撤離、一連斷水斷電幾天。萬那杜共和國氣候變遷適應部長雷根瓦努 (Ralph Regenvanu)稱:「這是一個關乎人權的問題,生活在這個星球上人們的權利。」

参、氣候弱勢國家萬那杜與哥斯大黎加及德國能源強國推動氣候賠償議題

位於中美洲的哥斯大黎加是全球少見的綠能先兵,從2014年開始,高達98%的能源已經仰賴再生能源,其中60%是水力發電,其餘是風力、地熱、生質能源與太陽能,民生幾乎不缺電、電價穩定,還能將多餘的電力出口賣到鄰國瓜地馬拉、尼加拉瓜、巴拿馬和薩爾瓦多等,2019年還能賺進約台幣55億元。歐洲德國則是對抗暖化的富國模範,根據其聯邦環境署2024年3月15日發布的氣候平衡報告,2023年二氧化碳總排放量較往年下降逾10%,共減少7,600萬噸,與1990年相比2023年碳排量下降約46.1%。

反觀暖化對低排碳脆弱國家已帶來巨大衝擊,如太平洋島國萬那杜的生存長期受海平面上升的威脅,氣候正義與氣候賠償等議題乃成為焦點。2019年南太平洋大學(University of the South Pacific)學生發起氣候倡議,並寫信給太平洋各國領導人。萬那杜回應這個提議,於2021年起開始與哥斯大黎加及德國等18國共同推動氣候變遷受災國如何自救?2021年夏天印度暴雨成災、巴基斯坦1/3國土遭洪水淹沒、斐濟沿岸村落面臨滅村危機----許多受災嚴重的開發中國家等不到賠償資金,也難以相信高排碳富裕國家會真正實踐賠償的諾言,他們希望暖化主要推手已開發國家,不只要減碳,還要協助窮國對抗氣候變遷的衝擊,成為2021年在英國舉行COP26的一大爭議。2022年8月海平面上升讓斐濟塞魯阿島(Serua)在滿潮時,海水便會衝破防波堤流進村莊,船隻停泊在客廳外的奇景早已見怪不怪。然而村民已經用盡各種辦法,仍難敵太平洋海平面不斷上升,許多村民面臨遷村痛苦決定,年長者抗拒遷村到斐濟本島。

2022年11月弱小島國在聯合國氣候變遷峰會(COP27)站出來高喊氣候賠償之後,對氣候變遷的訴求行動有了最新進展。2023年3月29日在島國萬那杜與南太平洋地區法學生組成的遊說團體主導提案與推動下,聯合國大會以高達150票通過決議,要求國際法院(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對「究竟國家對氣候變遷負擔哪些責任」提出法律諮詢意見(Advisory Opinion)。其他國際法院和仲裁法庭,也被要求釐清和定義與氣候義務有關的法律,包括美洲人權法院(IACHR)和國際海洋法法庭 (International Tribunal for the Law of the Sea)。世界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中國和美國並未支持,但也沒有加以阻撓。這項決議案是太平洋島國萬那杜共和國,花費4年爭取的重大進展,他們幾個鄰國都正承受著各種暖化威脅,卻並非直接導致氣候危機的罪魁禍首。

聯合國大會通過這項決議,國際法院將在2025年提出諮詢意見,雖然意見對各國法院沒有強制約束力,但對法官和政府還是會有實質的影響。這也是國際法第1次確立氣候行動的義務,釐清各國對氣候變遷的財務義務。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說:「這樣的見解能協助聯合國大會、聯合國和會員國在氣候上採取迫切需要的更大膽、更有力的行動。」萬那杜總理卡爾薩考(Ishmael Kalsakau)表示,這是氣候正義的勝利,法院將讓我們知道,無視法律並造成氣候和環境損害的國家,將會承擔什麼法律後果。目前全球已有超過2,000個待審案件,哥倫比亞大學薩賓氣候變遷法中心主任邁克爾傑拉德(Michael Gerrard)說:「國際法院的決定,可能會對世界各地面臨越來越多氣候變遷案件的法院,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太平洋島國受氣候變遷最嚴重衝擊,其排碳量卻極少,馬紹爾群島海平面僅不到2公尺,四面環海、深受滅頂危機,只能自建防波提阻擋海水持續侵蝕。(圖/2023年解凍格陵蘭團隊)

肆、 國際法院諮詢意見對各國應負的法律義務

國際法院的諮詢意見不對任何司法管轄區具有約束力,但法官判決時會納入考量,實質上具有道德與法律的影響力。2015年《巴黎協定》中,各國同意將升溫控制在2°C,最好控制在1.5°C以內,但協定未訂定國家應負的法律義務。針對這類承諾,國際法院的諮詢意見有助各國確認簽下的承諾是否涉及法律義務,以及不履行義務可能面臨的訴訟。萬那杜共和國是世界上氣候變遷導致最脆弱的國家之一,其總理卡爾薩考表示:「重要的是,國際法庭將告訴我們,無視這些法律並造成氣候和環境破壞,各國的法律後果會是什麼?」太平洋島國氣候變遷學生組織主席胡紐伊(Cynthia Houniuhi)表示:「從表面來看並不公平,但我們沒有爭論這個的餘裕,我們需要採取行動,這也是我們島民的動力。這不僅是我們的未來,我們的孩子怎麼辦?」萬那杜共和國氣候變遷適應部長雷根瓦努(Ralph Regen)表示:「這是一個關乎人權的問題,生活在這個星球上人們的權利。」快要被海平面上升吞沒的孟加拉也讚揚決議的通過,表示將有助於補強各國承諾的氣候資金,與實際交付之間的差距,外交部長穆曼(MASUD BIN MOMEN)稱:「我們希望這項決議,和之後的諮詢意見,會提供氣候變遷基於國際法下更清楚的法律解釋,以及今世後代免於受到氣候變遷衝擊的權利。」

伍、排碳富國並無免受極端氣候衝擊權利,歐洲成熱浪熱點,美國野火颶風不斷

全球氣候越來越極端,排碳富國並無免受極端氣候衝擊權利,歐洲已成熱浪「熱點」,美國野火颶風不斷,略述如下;

1. 歐洲方面:近年世界7大洲中以歐洲夏季最常被熱浪襲擊,世界氣象組織並提醒熱浪已成歐洲的常態,且更加炎熱、持續時間更長。2020年7月30日~8月16日期間,歐洲再次受到嚴重熱浪侵襲,導致全歐至少4,300人死亡。其中法國在熱浪期間最高溫達41.9°C,導致1,900人死亡。接著2021年8月11日意大利西西里島氣溫飆至48.9℃,打破1977年10月希臘雅典氣溫48℃之記錄。2022年僅6~7月間歐洲熱浪就累計逾3,536人因熱浪死亡。西班牙和葡萄牙分別飆出歷史新高45.7℃及47℃,就連高緯區的英國和丹麥,都分別飆出35.9°C及41°C的高溫。英國國家統計局表示,從1988年以來共35年與2022年,在英格蘭估計有51,670人的死亡與最熱5%的日子有關。2022年歐洲經歷極端高溫的夏季,從破記錄的熱浪席捲英國,到阿爾卑斯山冰河前所未見的融化,這些因素也導致海水升溫,並造成海洋熱浪,肆虐地中海和周遭鄰國,更帶動全球暖化的惡性連鎖效應。歐盟統計局資料解析估計,2022年歐洲夏季高溫死亡人數超過6.1萬人,每百萬人就有114人死於熱浪,最危險的時間落在7月18日~24日這週,有超過1.1萬人死亡。2023年7月3日為人類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天,地球平均氣溫超過17℃。歐洲「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稱,2023年6~9月籠罩歐洲17國的熱浪,奪走15,400條人命,是全球史上死亡人數第4高的熱浪。

2. 美國方面:2020年10月7日美國破記錄的西海岸野火持續延燒,為加州歷史上最大火災,燒毀面積近半個台灣,成為現代歷史上首次「超級大火」(gigafire),超過2018年破記錄大火的2倍。2021年9月大雨傾盆而下,把紐約市地鐵系統變成水槽。2021年9月從美國加州野火到紐約洪水,暴露近年夏天席捲美國災難的潛在嚴重危機嚴酷現實。2022年9月28日五級颶風伊恩(Ian)登陸美國佛州,造成152人死亡,近1,129億美元的經濟損失,是當年度全球經濟損失最多的天然災害事件,比同年度歐洲冬季風暴、澳洲和南非的洪水及法國冰雹等災害造成的總損失還多。2023年8月夏威夷茂宜島爆發嚴重的山火災情,火勢迅速蔓延全島。2023年遭遇的天然災害,創下歷史新高,災損超過10億美元的災難,超過23起。2024年1月英國慈善組織(Christian Aid)發布2023年度20大損失慘重氣候災害報告,排名第一的是2023年8月發生在美國夏威夷的野火,超過百人死亡,人均損失4,161美元(約台幣12.7萬元)。

陸、部分國家法院對氣候問題做出裁決,認同人民享有「乾淨的健康環境權利」

案例1:2016年美國法院受理「朱莉安娜訴美國案」(Juliana v United States),創下美國首起青年控告政府未積極對抗氣候變遷的訴訟案例,但受聯邦政府阻撓遲未開庭。而另案16名5~22歲青年與兒童控告政府之「海德訴蒙大拿州案(Held vs Montana)」,首席原告女生海德(Rikki Held),她家在蒙大拿州東部有座牧場,頻遭天災影響,2021年一場森林大火摧毀高壓電線,牧場斷電一個月,無法使用電泵抽水,許多牲畜接連死亡。但在聯邦政府阻饒下,遲未開庭直到2023年6月,案件進入實質審查,終於創下美國氣候訴訟開庭首例,在2023年6月20日提前結束開庭,青年控訴蒙大拿州政府審查化石燃料開發許可時未納入暖化的衝擊,違反州憲法規定:「國家和每個人都需保持和改善蒙大拿州的清潔和健康環境,今世與後代皆如此。」原告特別指出,該州的環境保護法規禁止行政機關在核發化石燃料計畫時考量對地球暖化的影響,這個規定明顯違憲,據此認為州政府必須為氣候危機負責。被告州政府則反駁,氣候危機是全球問題,蒙大拿州的排放僅占一小部分,不應承擔這項指責,州政府助理檢察官羅素(Michael Russell)表示,該州人數僅110萬人,「想在氣候變遷中做出任何改變都太微弱」,在這個全球議題下,該州充其量只是「旁觀者」。

這個案件不僅全球關注,也有不少人特地前往蒙州首府海倫那,為年輕的原告加油打氣。在此之前,美國已有多起公民對政府提出氣候變遷訴訟,但都沒有下文。2023年6月20日蒙大拿州的案子史無前例地開庭,更令人意料不到2023年8月判決宣告蒙大拿州政府違憲,幾名青少年成功扳倒蒙大拿州政府,創下美國氣候審理案件民間打贏官方的首例,因此激勵各地環保團體及全球熱烈討論。這次蒙大拿地方法院做出的突破,它想表達一項訊息,「氣候變遷的議題太重要,所以不再按照過去的法律邏輯來處理」。

22歲的海德(Rikki Held)說,2021年一場野火燒毀高壓電線,導致斷電一個月,無法抽水,牲畜一一死去,毀了家中賴以維生的牧場;15歲的貝奇(Badge Busse)回憶野火一度逼近住家,他們被迫逃離唯一的家,兒時抓魚划船的溪水也乾涸了。17歲的艾娃(Eva Lighthiser)說,因為野火山頂積雪融化,導致洪水沖壞她家附近的橋樑,她們不得不賣掉房子,搬去和祖父母住。14歲的米卡(Mica Kantor)被診斷出氣喘,因為野火肆虐,煙霧瀰漫,他如坐困家中的囚徒。

5~22歲美國青年與兒童為自己的環境自己救上街頭。控告蒙大拿州政府違反州憲法規定之「海德訴蒙大拿州案」,認為政府必須為氣候危機負責。(圖/網路翻拍)

案例2:近年北美、歐洲、北非和亞洲等地區熱浪不斷發生,導致創記錄高溫的南歐地區,民眾受熱浪影響,健康甚至死亡風險逐漸增加,而健康風險高的女性長者尤其感到擔憂,一批來自瑞士的高齡婦女準備到歐洲人權法院與政府訴訟,控告當局未採取足夠措施保護她們免受氣候變化的影響。2023年3月由瑞士「年長婦女氣候保護協會」(Klima Seniorinnen)及4名會員提出,該組織擁有2,500名會員,平均年齡73歲,向歐洲人權法院(ECHR)提告,指控瑞士政府未能妥善應對氣候危機,導致因氣候變遷加劇的破記錄熱浪,她們無法外出,危及她們的健康和生活品質,甚至對其構成生命威脅,因而侵犯其等人權。

2024年4月9日歐洲人權法院做出裁定,認為瑞士政府未能對氣候變化迅速採取行動,確實侵犯了她們的人權,判年長婦女氣候保護協會勝訴。因為她們控告瑞士政府,在應對氣候變遷方面作為不足,侵犯到她們的生命人權,歐洲人權法院,做出首例判定瑞士政府違反歐洲人權公約,ECHR院長歐萊瑞(Siofra O'Leary)同意,瑞士政府實施的政策,不足以應對氣候變遷,違反歐洲人權公約第8條,即「個人和家庭生活獲得尊重的權利」。婦女氣候保護協會主席馬勒稱:「今天的裁決是一項歷史性裁決,我們真的非常高興能夠將這項裁決提交到歐洲人權法院。」她們認為在屢破歷史記錄的熱浪中,會威脅到老年婦女的生命安全,而歐洲人權法院院長表示,認同瑞士政府有具體疏失,包括沒有制定國家碳預算,也沒有遵守溫室氣體減量的目標。瑞士政府駐歐洲人權法院代表布萊斯:「我們被認為違反《歐洲人權公約》隱私權的第8條,因此瑞士政府應採取措施,執行這項裁決他們有義務這麼做。」這是歐洲人權法院首次就全球暖化氣候問題做出裁決,這將在歐洲各地引發連鎖效應。這項判決,恐怕將在全球掀起氣候訴訟浪潮。

結論

IPCC於2023年3月發布報告指出,減緩氣候變遷政策可能導致的負面影響並加劇不平等情形,提醒各國政府應確保2050年邁向淨零排放與擬具氣候韌性未來時,不要遺漏任何人。2023年3月29日聯合國大會以高達150票通過決議,要求國際法院對「究竟國家對氣候變遷負擔哪些責任」提出法律諮詢意見,國際法院即將在2025年提出意見,提供氣候變遷基於國際法下更清楚的法律解釋,並加強氣候脆弱受害國家,在國際談判中的地位。另一個更為發人深省的教訓為,地球能適應氣候變遷的程度是有其極限性的,各國如不立即採取更多有效措施來防止溫室氣體排放,人類可能很快就會達到抗災能力的邊緣。美國蒙大拿州地方法院2023年8月判決16名青年與兒童控告政府之海德訴案勝訴,地方法院做出的一次突破;而2024年4月9日歐洲人權法院也做出判決年長婦女氣候保護協會勝訴,因為瑞士政府在應對氣候變遷方面作為不足,違反歐洲人權公約,侵犯到她們的生命人權。這兩案例顯示國際法院就全球暖化問題做出裁決,可能為面臨這類訴訟的法院提供判決先例,將影響促使各國政府更積極地推動溫室氣體減排,有利於全球沸騰之減緩。目前在我國談起氣候正義時,多數人都將目光指向剛升格的環境部,但從人權層次來看,防止氣候變遷和每個行政機關都息息相關,未來都應妥善嚴加應對。2024年4月9日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宣布,2024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3月,而且是連續第10個月刷新高溫記錄,海面溫度也創下驚人新高。氣候訴訟會不會跟上氣候變遷的腳步,值得高度關注。

作者/張泉湧 (曾任飛航總臺主任氣象員、民航局組長、大學兼任副教授、著有全球沸騰張泉湧專欄及全球氣候變遷—危機與轉機、圖解全球暖化之危機與轉機、圖解大氣科學第三版等書)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