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av 九淺一深

歐洲政經戰略自主 各國盤算不同整合路遙

銳傳媒/編輯中心 2024.04.26 17:28

台灣歐盟論壇4月26日上午舉辦「科技競爭、戰略自主與歐洲整合之未來」研討會。歐盟論壇召集人張台麟教授語重心長地表示,2024年已經過了三分一,綜觀國際環境的發展似乎仍令人憂心忡忡。一方面,中東地緣戰略的衝突日益升高,雖然國際強權都希望以色列和伊朗雙方能有所克制,但後續發展仍無法預測。二方面,西方強權對俄烏戰爭的未來發展與援助也持續爭辯。雖然美國、歐盟以及英、法、德等國一再強調全力支持並金援烏克蘭,以期贏得勝利,但真正要結束戰爭,則仍有許多變數。

政治面向上,歐洲面對年底美國大選的變數,因川普可能回歸,雖然一方面可能是歐盟的惡夢,但東海大學政治系林子立副教授認為,反可能刺激歐盟更加整合和團結。而英國雖然脫歐,仍以NATO與歐洲聯繫。英國和法國永久性的結構合作形式,加強歐洲防禦能力成為北約新特色。德國方面,前駐德國記者廖林麗玲則以前線的採訪觀察提到,德國總理蕭茲今年以來,數度提及威懾的字眼,強調歐洲人現在和將來都必須更加關注自己的安全。歐洲國防工業要加以整合和增加產量。

不過,中興大學楊三億教授點出歐盟的挑戰。他表示,到目前為止,歐盟達成「戰略自主」仍有諸多挑戰,這些挑戰不僅在於歐盟會員國多,而且各自國家利益有所不同,同時也在於達成「戰略自主」目標所需的資源與決策能力。楊三億認為,安全戰略從來就是國家生存與發展主要目標所在,尚未成為真正國家的歐盟,有可能真有自主的安全戰略方向,實在令人懷疑。

在經貿領域,歐盟基於擺脫對外依賴及追求供應鏈韌性的目標,提出「策略自主」,而這也意味著更多公權力介入貿易與產業政策。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反補貼調查就是其中一例。與會的政大法學院兼任副教授魏杏芳表示,反補貼調查,使中、歐關係緊張,不利雙方在氣候變遷、環境保護議題上的合作。她認為反補貼的措施會有貿易轉向效果,中國產品轉向第三國市場,雙方在第三國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相對廉價的電動車仍會源源不絕進入歐盟。但魏杏芳認為,中國雖承受歐盟的壓力,反彈還不致於太大,因為中國仍然非常依賴歐盟的市場。與談的前外交部長林永樂則提到,日前德國總理蕭茲高調訪問中國,德國在中國的投資持續成長,中國仍是德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未來德國和中國的經貿及戰略互動,仍值得密切關注。

科技方面,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科技與國關研究委員會」召集人烏凌翔強調,歐洲科技無力競爭,戰略就無法自主。他表示,若基於歐盟稱為「微電子技術」的半導體技術水準落後於美國,或必須依賴美國拜登政府所組成的所「民主陣營」提供足量的先進晶片,來發展自身的經濟與國防産業,則追求實質戰略自主的目標,終將不可得。因為依賴關係,就是一種權力關係,也是一種控制關係。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