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天琪(德國)
這樣的標題實在有點故弄玄虛,請讀者原諒,筆者真正的用意是要從側面闡述東西兩種極權政體下,文字和文學的力量。
其實自從習近平上台以後,文字獄的犧牲者還少嗎?從諾貝爾奬得主劉曉波、作家楊天水(楊同彥)兩位在押期間被害致死,到無數其他因言獲罪者不堪的下場來看,中國人為了表明心中不滿,真是奇招頻出,不但將「包子」、「豬頭」為穿著皇帝新衣的習大大加冕,還寫詩、猜字謎來一傾心中塊壘。
一首詩讓最高領袖人變蟲?
上海記者宣克炅2022年7月寫了一首打油詩《致知了》:
閉嘴!
說你呢
高高在上
一片聒噪聲
平添幾分燥热
自以为聰明
肥頭大耳
土堆裡
蟄伏
五年以上
才爬出陰間
却只會用屁股
唱夏日裡的讚歌
不知人間疾苦酷暑
似乎習的奴才嘍囉官員們認為這首詩讓習從人變成「蟲」,實在大不敬,因此大帽子一扣,責令作者檢討。
「習死兩次」,好一個「翠」字了得
既然寫詩會惹麻煩,吃瓜群眾就玩起猜字謎的遊戲。最近有人發現「翠堤春曉」那個「翠」字了得,能讓老習死上兩回,或者也可解釋為:即便有兩個習,也得死翹翹。真是心有戚戚焉,此字應當被選為「國字」。
其實,說來可憐,面對專政的獨裁者,老百姓只敢怒不敢言,偌大的國度,十四億人竟然就只能揪住一個「翠」字做文章!
《馬利歐和魔術師》
筆者多年來喜歡夜間入睡時「聽書」,向來喜愛湯瑪斯·曼(Thomas Mann1875-1955)的作品,讀過一些他的長篇和中篇小說,特別欣賞他在納粹當道之時,避難到美國時所說的那句話:「wo ich bin ist Deutschland」(我在哪裡,哪裡就是德國)。的確,一個身不由己的知識份子,即便被迫離開故土,也能將本國的文化傳統、精神和思想隨身攜帶。最近友人送我曼的有聲書《馬利歐和魔術師》(Mario und der Zauberer),這是他於上世紀二十年代末寫成,1930年出版的。剛開始聽時,覺得作者有點婆婆媽媽,敘述一個四口之家的德國家庭,到義大利濱海小城渡假,那裡喧鬧不堪,旅館裡富裕勢利的貴族婦人硬要說這家的德國小孩得了傳染性的百日咳,要求他們遷出旅館,雖然醫生證明這病不具傳染性。一家之主的那位父親是故事的敘述者,他對這些歧視外國人的義國人很是不悅,但還是舉家搬到另一家民宿,繼續他們濱海的假期。接下來的一些細節描述,包括嘈雜的、小家子氣、形形色色渡假平民的庸俗面貌,還有一個小衝突事件——這家8歲的女兒在海邊脫光衣服玩水,她的裸體引起當地人的眾怒,一致到警局去檢舉,結果他們因「有傷風化」被罰款,聽著這些稍嫌瑣碎的片段陳述,覺得很不像我所喜歡的湯瑪斯·曼。
[caption id="attachment_58284" align="alignnone" width="906"] 湯瑪斯·曼(Thomas Mann1875-1955),圖翻拍Everet作品/https://fineartamerica.com[/caption]催眠魔術師讓我進入無眠之夜
好多天我聽著聽著就睡著了,好幾個晚上都這麼迷糊地入睡,直到前天夜裡,在第二張CD裡出現一個名叫Cipolla的魔術師,到度假地來走江湖表演,此人衣著老舊,臉上帶著褪色的疤痕,還有點殘疾,看上去既神秘又狡詐,而且他善於催眠術,似乎是個江湖騙子,我感覺有戲,於是睡意全消,注意地聆聽,等著他變出一些花樣。此君傲慢而霸道,他從觀眾中挑出幾個人,運用催眠術控制他們的意識和思維,去做違背自己意願的病態而荒謬的舉動,比如讓一個人吐出舌頭,命另一個人聞風起舞,引導一個女人受誘惑。魔術師不時地在講話中,以不符他身份、誇大其詞地提到民族使命和大義,炫耀義大利的光輝傳統,讓人產生對比,把被催眠者看成一群無知的可憐蟲。觀眾中了魔似的又佩服又迷惑。只有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敘事者,對魔術師曲解的話語,和他對受催眠者的侮辱性行為,愈發感到不安甚至憎惡。
故事的高潮是魔術師讓一個20歲的侍者馬利歐上台,誘他說出心中的秘密,原來馬利歐單相思暗戀一個叫Silvestra的女孩,魔術師就誘導催眠他,讓這個單純的青年朦朧地相信,坐在他對面的魔術師是他的夢中情人,魔術師命令男孩吻他,馬利歐痴痴地照辦,觀眾們樂得歡呼大笑。接下來魔術師揮動鞭子,騰空一霹靂,驚醒了馬利歐,受辱的自尊心讓他衝下舞台,狂奔回去翻找到一支槍,返身回到現場,活生生將魔術師當場擊斃。這驚魂的一幕,年幼的孩子們還以為是表演的一部分,而敘事者雖然震驚,心中卻有如釋重負,得到解脫的感覺。聽完故事,我卻進入了無眠之夜,反覆思量故事的寓意。起身閱讀附帶在盒中的文字介紹,才明白此中有真意。
法西斯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原來二十世紀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的二十年代,歐洲的法西斯主義已然興起,義大利墨索里尼(1883-1945)於1925年就已經將義大利轉變為法西斯黨國,實施法西斯獨裁統治。希特勒在二十年代也已經建立了納粹黨,時事造梟雄,1929年全球經濟大蕭條為他創建了條件,終於在1933年奪權成功,為德國近代第一個共和國——威瑪共和國送終,將德國帶入「第三帝國」。湯瑪斯·曼顯然早已敏感地注意到,法西斯政治對人的自由意志的操控和壓制,從軟性的迷惑手段到硬性的恐懼威迫,生生地就是使用並操控權力,來剝奪一個人與生俱來的基本人權。故事中的魔術師就隱喻著獨裁者和他的蠱惑欺騙手段,輕視人的尊嚴和理性,愚弄普通民眾,操縱群體的情感,讓他們喪失判斷力,成為跟著他的指揮棒旋轉的傀儡,最後這個中了魔的群體成為他的擁護者,彼此產生權力和權利的交錯融合,受害者也成為加害者的幫凶,也就是所謂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甚至成為加害者本身。
「權力」與「權利」,統治與被統治
《馬利歐和魔術師》的故事啟動並說明了「權力」和「權利」、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之間的互動以及交織的複雜關係,這可以讓我們理解獨裁政權為何在某個特定時間段內,可以紮根固化。不過時間的長短還是有區別的,希特勒、墨索里尼的法西斯獨裁短命、斯大林、赫魯曉夫的專制是中等長度,只有毛澤東、習近平的中共極權最為長命。當然蘇聯解體,如今普京又借屍還魂,開始另類的極權統治。然而中共的百年老店至今不倒,實在令人扼腕,中國的馬利歐何時出現呢?也許他不是以一個單一的個體出現,而是星星點點,就如天空的繁星,看似分散,時而微弱,但終究是在那裡,不知何時終能匯合成為一道銀河,成為驅除人間黑暗的巨大動力。
兩位諾貝爾獎得主不同的命運
回到本文的源頭,21世紀的今天,中國人的言論自由還在「纏足」階段,從習近平當政這十年以來,束縛越加緊縮了,中國人雖然有創造力,舉白紙抗議,寫詩猜謎來表達不滿,畢竟就如蚊子叮大象,獨裁者依然穩坐泰山。湯瑪斯·曼1929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那時的名聲已經如日中天。1930年發表馬利歐的故事,影射法西斯專政,並沒有惹惱納粹。1933年納粹掌權並開始「焚書」,一切不符合狹隘的德意志民族主義思想的書籍都被焚毀,哥哥亨利希Heinrich和兒子克勞斯Klaus的作品都在被禁被焚之列,但是湯瑪斯的書竟然不在被焚的黑名單上。納粹的恐怖鎮壓迫使他走向流亡之路,先去法國、瑞士,最後於1938年2月帶著家人抵達紐約,在那裡度過了十多年的流亡生涯,直到1952年才返回瑞士定居直至1955年病故。湯瑪斯·曼的經歷讓人聯想到同是諾貝爾獎得主的劉曉波的下場,前者在戰爭年代,在最嚴峻的納粹政權之下,依然能出國流亡,在美國享受自由的生活。而承平時代的劉曉波,不但不能到奧斯陸去接受桂冠,還最終在獄中被虐死。可憐曉波在《我沒有敵人-我的最後陳述》中寫下這樣的話:「我期待,我將是中國綿綿不絕的文字獄的最後一個受害者,從此之後不再有人因言獲罪。」曉波願望落空,並且賠上自己的性命。兩位諾獎得主的命運如此不同,反映了東西專制極權手中那把尺的量度差距有多麼大。「寧當美國狗,不做中國人」這句話雖然刺耳,卻也不無道理。
[caption id="attachment_58286" align="alignnone" width="770"] 同樣是諾獎得主,劉曉波的命運如此不同,反映了東西專制極權手中那把尺的量度差距有多麼大/維基[/caption]或許,筆者這種以聽書催眠的習慣要改了,聽某些書不但不能入睡,反而讓人輾轉反側,腦細胞反而更加靈動,瞌睡蟲全被趕跑了。也或許凡婦俗子之輩只當聽聽暮鼓晨鐘的音樂或是兒童讀物、心靈雞湯之類的靡靡溫柔之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