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總統賴清德宣示將推動7艘國造潛艦後續艦,據了解,海軍日前初估7艘國造量產型潛艦預算竟超過2800億元,平均每艘潛艦成本高達400億元以上,這比海鯤號原型艦造艦成本近312億元要貴出許多,比外界預測潛艦國造量產後,成本可望降到240億元有太大落差,這個估算確實也讓國防部嚇一跳,已要求海軍重新檢討估算每艘潛艦造艦項目成本,為何會暴增如此。
7艘國造潛艦15年為期程 採3+2+2艘三階優化作業
準總統賴清德宣示將推動國造潛艦後續艦,行政院主計長朱澤民也在立法院院會中表達用跨年度預算來編列潛艦預算,對國防預算增加幅度不會太大,據了解,海軍規劃建造7艘國造量產型潛艦是以15年為期程,用軍事投資一般裝備項目來編列預算,採3+2+2艘三階段潛艦優化方式進行,第一階段是每艘間隔1年6個月開工,若2026年首艘量產型潛艦在台船海昌工廠開工後,2027年下半年度就進入第二艘開工期程。
因海鯤號原型艦是國安會諮委黃曙光,受蔡英文總統委以重任,在海軍司令任內一手策劃啟動建造,歷經風雨從參謀總長退伍後,擔任潛艦專案召集人,全權處理海鯤號原型艦的各項事宜,也就是承擔所有風險與成敗。未來國造量產型潛艦的權責就回歸常軌,由海軍依造艦招標來進行,主合約商為台船(因建造設備與建造人員都在海昌工廠),再由台船依海軍所訂定作戰需求與規格,從美商洛馬、雷神公司之中採最有利標方式評選出得標廠商,中科院則是配合戰系協力商。
海鯤號原型艦由國安會諮委黃曙光(右二),在海軍司令任內一手策劃啟動建造。(資料照片/張哲偉攝、台船提供)風險承擔損失費、高通膨 美方報價令海軍詫異
據了解,國造量產型潛艦的戰鬥系統紅區裝備,主合約商從中科院改為美商,2023年底海軍就請美商洛馬、雷神就整合戰系所需金額進行估算並報價,因美商洛馬、雷神在原型艦中,僅提供裝備與部分系統的協力商角色,國造量產型潛艦美商為戰系的主合約商,也就是負責戰系整合到完成作戰測評驗收,也就是所有戰系裝備與測試的風險都是要由主合約商來承擔,只要有協力商裝備延遲交貨或系統整合未依合約期程完成,主合約商都要負責並有罰則,因此這項高額風險承擔的損失費用在原型艦中是看不到,美商自然要將風險承擔反應到造艦成本中。
海鯤號原型艦看不到風險損失費用部分,這並不是中科院完全吸收,而是潛艦專案召集人黃曙光帶領著國防部參事邵維揚,以及海昌工廠人員奔走歐美,與各國官方打交道逐一將問題解決,才保證如期如質的完成建造進度與進行測試。
潛艦小組召集人黃曙光(上圖左),帶領著國防部參事邵維揚(下圖右)及海昌工廠人員奔走將問題解決。(台船、海軍提供) 蔡英文總統去年前往高雄主持「潛艦國造原型艦命名暨下水典禮」。(總統府提供) 潛艦國造原型艦「海鯤號」已進入泊港測試二階段。(台船提供)據指出,就因為美商擔任戰系主合約商將高額風險承擔的損失費用加入,再加上每年3~5%的通膨率,造艦材料成本浮動等複雜因素,這個報價也讓海軍相當訝異,曾經討論要求減價,但美商提出這是國際市場行情,海軍短時間又提不出減價依據,只能先將現有的報價進行估算。
7艘國造潛艦超過2800億 量產型每艘400億比原型艦還貴
海軍初估7艘國造量產型潛艦預算超過2800億餘元,平均每艘潛艦高達400億元,這確實讓國防部嚇一跳;從海鯤號原型艦包括設計部分的總經費約523億6千萬餘元,扣除設計費30億元,興建廠房155億2千萬餘元,以及軍購MK-48魚雷26億5千萬元,海鯤號原型艦造艦成本近312億元,但量產型潛艦平均高達400億元比原型艦還要貴,這讓國防部無法接受。
據了解,外界評估後續量產型潛艦的造艦成本約是原型艦的8成,大約240億餘元,主要是後續艦的先期優化作業(潛艦設計工程分析、模擬及評估),以及潛艦建造、操作、補保相關標準作業規範,也就是第一階段的量產3艘規劃,都在原型艦建造過程裡完成,未來第二、三階段是依據海鯤號潛艦服役部署後,依據作戰需求,以及可獲得的新科技裝備來進行優化調整;再加上國內裝備自製比例也會隨之提高,國造量產型潛艦造艦成本應比原型艦要低。
因海軍所初估初估國造7艘量產型潛艦預算竟超過2800億元,平均每艘潛艦高達400億元,其造艦成本若沒有好好的精算,只是完全接受美商與國內廠商的報價,海軍7艘量產型潛艦預算,是否能順利排入2025年的國防預算中可能會有變化?加上目前國會是朝小野大,未來審查預算時可能也會遭到立委的質疑與杯葛。(責任編輯:許雅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