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除了是科技業耀眼明星,也被外界看好,可以結合提升醫療產業,保德信指出,AI與醫療產業結合將能降低研發成本,估計新藥臨床實驗前階段研發成本,可減少25%至50%之多,此外,還能讓診斷與治療更為精準,有利於將醫療、新藥研發等提升至新的層次。
PGIM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表示,以新藥研發為例,過往每項新藥至少需花上8-10年、平均20億美元,經過藥物探索、臨床前試驗、FDA審查等流程,最終新藥才能核准上市,根據Evaluate Pharma估計,全球至2026年藥品研發成本將超過2500億美元,而在AI的快速發展之下,有望 縮短新藥研發時程及降低成本。
江宜虔進一步說明,未來新藥研發領域導入AI之後,據估計將能降低臨床實驗前階段研發成本25%至50%之多,整體可節省早期研發費用將高達200至500億美元,且整體研發方向、尋找受試者等皆能更為精準。
此外,江宜虔說明,目前全基因組定序為臨床工作流程和藥物開發的基本步驟,為著眼預防醫學的潛在市場,大型藥廠近年紛紛跨入此領域,推升相關市場呈倍數快速發展,隨著AI技術發展,除了可讓臨床醫生在診斷時,確定重症患者可能患有哪些遺傳疾病,甚至還可協助研究開發新的標靶藥物,強化治療效果。
江宜虔分析,近期新藥市場主要聚焦在減重、糖尿病、癌症、免疫療法等,其中減重相關為最熱門的議題,今年以來用於治療糖尿病及肥胖症的GLP-1藥物銷售量年成長14%,而諾和諾德藥廠的Wegovy以及禮來藥廠的Zepbound,為目前唯二獲准上市的治療肥胖症藥品。
江宜虔指出,減重藥物近年風行全球,除了能改變體態之外,由於肥胖症可能導致超過200種併發症,包括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中風、骨關節炎等,根據統計,目前治療肥胖症支出約占全球GDP的3%,佔平均每個國家醫療預算8%,若能從前端將體重做好控管,便能大幅降低其他疾病的發生。
看好醫療產業在AI輔助之下的質變成長,江宜虔建議,不妨以四大次產業配置多元分散,製藥可著重於具有市場領導地位的大型龍頭藥廠,生技則以創新研發及擁有併購題材為布局核心,醫療器材偏重於有精準醫療管理儀器商機的相關類股,醫療服務則著重於受惠於聯邦醫療保險優勢計劃的市占龍頭企業。
國內投信發行的醫療生技相關基金,今年以來也展開反攻,以PGIM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為例,報酬率14.5%,在同類型居冠,其次是群益全球關鍵生技基金的14%、第一金全球Fitness健康瘦身基金12.8%、富蘭克林華美全球醫療保健基金的11.2%、台新醫療保健新趨勢基金的10.6%、兆豐生命科學基金的10.2%,都有雙位數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