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我從小就喜歡看書。我們家有一面牆一樣高大的書架。書架上整齊地擺滿了書,大多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等政治理論類書籍,只有幾本文學書,被識字不多的我翻了個遍。雖讓對書的內容不理解,但讀書的過程卻是我記憶中的一件樂事。如今,我擁有了自己的書房,記憶中卻依舊記得那個牆一樣高大的書架。
後來,母親從農村調到縣城工作,我們在縣城買房安家,我擁有了自己的房間和書籍……每次老爸回來都會給我帶回幾本飄著墨香的新書,從《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十萬個為什麼》到帶插圖的《西遊記》《水滸傳》及各種字詞典……
讀初一的時候,我開始買書買雜誌,《讀者》《青年文摘》,《林家鋪子》《四世同堂》,還有當時熱銷的《三重門》《哈佛女孩》……這些書堆滿了我的書桌和房間裏的小飄窗。每天清晨,陽光攜著在空中飛舞的塵埃照在飄窗或整齊擺放或雜亂攤開的書籍上,那些映著光的文字是我探索新知的啟蒙。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生活閱歷的豐富,我對書中的文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到省城上大學後,我成了學校圖書館的常客,每週都能囫圇吞棗般看完一到兩本文學名著。期間,我也參加了讀書社,能夠隨意借閱校圖書館的書籍,得以在書海盡情徜徉。從路遙到王朔,從梁實秋到餘秋雨,從王小波到韓寒,——暢遊在書的海洋裏,我時常忘了時間,在圖書館一坐就是一天。閱讀別人的故事,靜思自己的人生。無數個青春裏的困惑與煩惱,我都在書中找到了答案。廣泛的閱讀大大擴展了我的知識面,帶來了精神的財富,也提高了我的文學素養。
當年常常獨坐窗台,任外面風吹雨打,一本本書從我的手中掠過,陶醉在書裏,我才讀懂了孔夫子的那句話:“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從書本中汲取新觀點、新理念和新思維,也正是有了這樣的閱讀,才塑造了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我大學畢業後參加工作的第一年,當我提著簡單的行李來到了江城的一個專案部。獨在異鄉,內心孤寂,思親情切。在這段備受煎熬的日子裏,我拿起了書本,是路遙的《平凡的世界》一直陪伴著我,是孫少平的經歷帶我走出了苦悶,是孫少安對生活的信仰拯救了我。這本書是我前行道路上的路標,指示著方向;也是閃爍的亮光,不斷照亮我前行的路。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一個愛讀書的人,無疑是一個幸福的人。讀一本好書是和精神高尚的人對話,讀眾多好書,便從中領悟到許多做人的道理。
不知幾何時,資訊爆炸、刷屏成癮已經成為一種常態,能捧一本書靜坐閱讀,已經成為一種奢望。尤其是對於如我般的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能夠堅持閱讀實屬不易。所幸的是,我卻一直保持著與書難以割捨的情緣。
這些年,工作生活之餘,我除了讀書還是讀書。 每每夜深人靜的時候,我一個人獨坐書房,看著櫃子裏、桌子上、床上放著的書籍,書如同一個忠實的朋友,一個可愛的伴侶,心情鬱悶了,我去讀書,書可以讓我忘記憂愁;壓力太大了,我去讀書,書可以為我緩解壓力;遇到挫折,我還去讀書,書可以給我力量和智慧。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回首那些年我讀過的書,它們是在潛移默化中發揮作用的,就像我們從小吃的飯,一點一點地促成了我們的成長,成為我們身體的一部分,會不經意地顯露在氣質裏、在談吐上,在我們的生活和文字中。
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知識就是力量。早一天閱讀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閱讀就多一份平庸的困擾。人間四月書正香,在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讓我們一起來閱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