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403 11:36:56) 樹德科大表演藝術系(表藝系)的跨領域講座,本次邀請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王俊傑教授蒞校分享「跨域、實驗及永續:往未來藝術的道路上」。王俊傑館長表示,跨領域的重點精神在於實驗以及未來藝術的可能發展與永續。王俊傑館長過去曾為臺北市立美術館與國立臺灣美術館諮詢及典藏委員,文化部、臺北市政府與新北市政府公共藝術審議委員,以及國家文藝獎、臺北美術獎、高雄獎、桃園創作獎、數位表演藝術獎、金鼎獎、金鐘獎、世安美學獎等多項藝術獎評審委員。作為臺灣新媒體藝術的開創者之一,王館長也曾獲雄獅美術新人獎、德國柏林電視塔藝術獎及台新藝術獎視覺藝術大獎等榮譽。
王館長提到,美術館的墻壁通常以白色為主,希望製造出一個中性的空間來突出藝術品,而黑盒子劇場作為戲劇或舞蹈作品的主要演出場地通常為全黑。在非黑即白的藝術展示空間裡,王館長試圖發掘中間值的可能性,以該藝術展覽的性質為視覺藝術或是表演藝術、嚴肅亦或是輕鬆的方面,以及其文化歷史角度進行考量。
2022年,王館長與關渡美術館館長黃建宏共同策劃「狂八〇: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歷經三年時間對80年代的台灣做了深入研究,最後以五個子題「前衛與實驗」、「政治與禁忌」、「翻譯術與混種」、「在地、全球化與身份認同」以及 「匯流與前進」展開展覽。此次展覽與過往傳統展覽的區別在於大量的展品被安排得較為擁擠,表現出時代的痕跡而並非只有藝術展現。王館長道,這些藝術品都是交織而成,而非獨立完成的。在對80年代藝術家的作品進行鑽研時,也看到了當時的藝術與社會的對話。
在「政治與禁忌」裡展出了解除戒嚴之後,由於當時處在緊張的社會氛圍下,李再鈐在北美館開館展發表的雕塑作品《低限的無限》因在某個角度裡看起來像紅色五角星,而引發了當時轟動社會的紅星事件。館方經協議將作品原本的紅色改為銀色後,又因為政治影響藝術的原因復原了作品。在1980年代的社會寫實復仇電影海報裡,為女性發聲的電影卻在消費女性這點也反映出了當時社會對女性的看法。
2023年7月至10月期間,北美館與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共同主辦,王館長與北藝大教授孫松榮同樣歷時三年時間策展「一一重構:楊德昌」。該展以影展形式詮釋電影,也讓社會大眾見到了珍貴的檔案文物。另外,在跨領域創作的部分,王館長以知名編舞家崔莎•布朗(Trisha Brown)人的《走在牆上》為例,解釋了環境舞蹈或環境戲劇打破了舞台的邊界,消除舞台和觀眾席的界線,利用空曠的空間把身體的框架打破。最後,王館長也提及2020台北雙年展展出「儲回大地的藝術」,史帝芬•維列-波特羅(Stéphane Verlet-Bottéro)提出在從事藝術展覽活動中也必須顧慮碳排放的問題,勸勉大家在從事藝術活動時也要顧慮到地球的永續發展。
學生張硯婷表示,系上非常難能可貴的邀請到台灣舉足輕重的國際策展人𦲷臨。王俊傑館長分享了很多不同領域的藝術創作,每個作品的表演形式和呈現方式,都讓我看到藝術的力量與價值。也有一些作品會引發人思考更多重要議題,例如:環境問題、社會正義和人權等,讓我對藝術有了新的理解;藝術不僅是美的表現和日常興趣,更在於對社會和文化的影響。我認為觀看藝術作品不僅能拓展自己的審美與眼界,又能學習感受作品想傳達的文化底蘊。當代眾多作品的表演地點常在非傳統舞台的日常空間,集結不同優秀表演藝術家一起合作,這也是藝術創作發展的趨勢。很榮幸今天能聽到王館長豐富又有意義的講座,讓我對藝術領域充滿更多遐想與期待。
黃洐晴同學提到,透過系共講座有幸從王館長的分享中,了解到各領域的國際重要作品。令我印象深刻的是《EAR ON ARM 》,藝術家打破固有思想,把耳朵通過手術安置在手臂上。令我驚訝地發現,人類器官可以透過手術得以發明,開創不一樣的價值與觀念。另外,在游泳池中與舞蹈系學生合作演出,利用透明的水池實現如夢似幻的光影,創造色彩繽紛的視覺饗宴,以特殊場域結合科技藝術,創造出令人驚嘆的作品,並且實現共創與跨領域的發展。
此次講座的内容涉及了廣泛的歷史、文化、政治、環保、社會運動、電影、劇場等相關藝文等,王俊傑館長的豐碩經歷,宛如一部行走的文化藝術史,不僅打開我們的眼界,也吸收了更豐富的人文知識,收獲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