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昀臻/台北報導
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簡稱ARTC、車輛中心)4月2日與台灣科技大學共同舉辦「防鎖死煞車系統(ABS)校園推廣活動」。活動中,學生們透過機車防禦駕駛觀念宣導及實際機車搭配電腦軟體的「ABS虛實整合平台」,親身體驗機車在煞車情境下的點放手感,與了解機車急煞車時ABS所扮演的安全角色。活動現場氣氛熱烈,學生們熱情參與,不僅深刻感受到ABS系統的優勢,還學習到關於機車防禦駕駛的寶貴知識與安全駕駛的重要性。
根據交通部調查,高達近九成機車族汰換機車後仍會續購,然而2023年全台交通事故致死案件中,騎乘機車的死亡人數超過1800人,佔比高達六成,而受傷近42萬人中,18~24歲年輕人更佔25%以上,造成極大的衝擊與社會成本負擔。
在道路上常見的機車事故是騎士在驚慌之中急劇煞車,導致輪胎鎖死並失控滑倒。防鎖死煞車系統(ABS,Antilock Brake System)能在輪胎鎖死前透過高頻率的動作來精確控制煞車壓力,防止機車輪胎鎖死,從而保持車輛的穩定性。國際研究顯示,裝備ABS的機車能夠減少25%的事故發生率,雨天的事故率降低幅度甚至可達50%。
車輛中心副總經理廖學隆表示,車輛中心透過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科技專案的支持,強化濕滑路面的煞車性能,致力於推動防鎖死煞車系統(ABS)國產化,通過法規認證成功導入國產機車。為了落實社會責任,車輛中心結合大學舉辦宣導活動,本次活動結合機車防禦駕駛觀念宣導與校園體驗,提升大學生對機車安全的重視,讓交通安全教育從校園推廣至家庭與社會。
車輛中心資深防禦駕駛專家張俊毅指出,若騎士能培養預作煞車的習慣,也就是在危急狀況出現前就預想可能的危險而預先採取安全措施,對行車安全是有幫助。以行車速度50公里為例,有預作煞車相較於沒有採取任何措施,估計有0.5秒的時間差異,而這時間差可讓車輛提早7公尺停下來,這關鍵距離可能是避免事故的關鍵。因此,培養預作煞車習慣,是基於了解煞車特性而衍生的防禦駕駛觀念,能提昇機車行車安全。
自2005年起,車輛中心便投入電控煞車技術的研發,並持續強化自主煞車技術的研發能力。至今,車輛中心在防鎖死煞車系統(ABS)技術方面已獲得台灣、美國、中國等12項專利,並技轉給六和機械與易碼科技,並成功推動ABS技術國產化,更銷售至整車廠,搭載於國內大型重機如宏佳騰、亞帝發、蓋亞電動三輪物流車以及台灣金蜂ATV全地形車等;並在2023年的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中,憑藉著卓越的技術創新,榮獲四項大獎,包括發明競賽區的「鉑金獎」和「企業特別獎」,以及創新領航館解密科技寶藏區的「最佳商機媒合獎第2名」、「最佳展示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