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00929 告五人演唱會 妙天

COMPUTEX 2024展前系列活動-「黑科技覺醒 儲能浪潮來襲」論壇 再生能源使用與綠電採購是企業生存必走路徑 光加儲可提升再生能源利用率

中央社/ 2024.03.29 16:13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329 16:13:19)COMPUTEX主辦單位之一TCA(台北市電腦公會)表示,面對全球2050淨零排放需求,以及國際客戶對於代工產品碳中和要求,包括太陽能與風電相關再生能源,已成為企業用電必備選項之一。為確保用電韌性、降低尖峰時間電費支出、善用再生能源降低企業碳排等需求,使得多用途儲能系統設置已成為工廠、大樓、住家甚至是資料中心必備設施,而與公共電網互相配合的商業獲利模式,也為台灣ICT產業供應鏈帶來不一樣的新商機。

COMPUTEX 2024展前系列活動-「黑科技覺醒 儲能浪潮來襲」論壇3月28日登場,現場反應十分熱絡。圖為論壇貴賓合影。由左至右依序為:台達能源張立業總經理、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梁佩芳組長、台灣綠能協會李泰安理事長、台北市電腦公會楊櫻姿副總幹事、台灣電池協會高志勇祕書長、友達光電謝承翃處長、泓德能源科技蔡知達研發長。

能源專家齊聚 COMPUTEX 2024展前系列活動-「黑科技覺醒 儲能浪潮來襲」28日登場 TCA指出,因應再生能源全面導入,提升各行各業對儲能系統建置需求,再加上經濟部決議4月1日起平均電價調漲約11%,帶動時間電價用戶增加對儲能系統削峰填谷功能需求。為因應淨零排放與綠電採購等產業趨勢,COMPUTEX與台灣綠能協會(ge)、台灣電池協會(TBA)合作,於3月28日辦理「黑科技覺醒 儲能浪潮來襲」研討會,邀請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梁佩芳組長、友達光電謝承翃處長、台達能源張立業總經理、泓德能源科技蔡知達研發長等能源產業專家,針對儲能系統技術、綠電交易、智慧能源管理、永續綠能商機、終端場域案例等實際案例進行專題演講。

台北市電腦公會楊櫻姿副總幹事致詞時表示,儲能系統在智慧城市、如公共事業、工廠、商業、住宅大樓的市場,都有廣泛的需求,也是產業界的商機。從麥肯錫的報告看到,2030年全球儲能系統市場規模將達到1200億至1500億美元,期待大家都能在儲能相關市場上奪得先機。TCA是COMPUTEX台北國際電腦展主辦單位之一,在2016年增加InnoVEX新創展,就是希望成熟企業可以與新創團隊合作開發創新應用,尤其是在AI應用領域。COMPUTEX 2024有1,500家廠商,使用4500個展位,而且今年AI議題非常熱,許多知名國際大廠都會到COMPUTEX進行演講,包括AMD、Intel、NVIDIA、Qualcomm等半導體業者,歡迎大家在6月4日到7日,可以到南港展覽館1館與2館參觀COMPUTEX與InnoVEX,也歡迎廠商明年共襄盛舉,加入參展的行列。

定置型儲能因電網整合再生能源需求大幅成長 家用儲能系統搭配時間電價可降低電費支出 在「儲能系統之技術與應用發展趨勢」演講中,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梁佩芳組長表示,全球電池需求市場主要驅動力量為載具電動化,而定置型儲能因電網整合再生能源需求亦有大幅成長,2022年電網儲能設置量約 16 GW/35 GWh,較2021年增長68%,未來十年複合年均成長率預估為23%,2030年設置量將達到88GW/278GWh。

梁佩芳指出,在購置補貼、稅賦優惠、電價高漲的情況下,近年來家庭儲能系統設置量也快速成長,尤其是在高電價地區,如德國、義大利、西班牙、英國等地,可透過家用儲能搭配時間電價方式,降低家庭電費支出,所以家用儲能系統成長速度更快。由於未來再生能源供應會持續增加,氫能也會列入儲能解決方案的選項,因為透過再生能源電力分解水所產生的綠氫,不僅可以儲存起來,亦也做為載重車輛動力來源使用,解決載重車若使用電池作為動力時,會受到電池重量過重而影響載重量。

梁佩芳認為,由於再生能源供應持續增加,因此儲能系統應用方式也更廣,包括太陽光電結合儲能、用電大戶以儲能抵換太陽光電設置義務、需量反應/虛擬電廠等,都是公共電網對於儲能系統的應用模式。由於再生能源導入公共電網日益普及,儲能系統的即時平衡電力功能相當重要,尤其是調頻輔助服務與夜間儲能放電,而這也是廠商建置儲能系統之後,可以配合電網需求提供服務而增加收入,提升儲能系統建置誘因。

達成淨零目標三部曲:創能、儲能、節能 實務上要考量光加儲的儲能系統應用 在「淨零第一步-全方位智慧能源管理」演講中,友達光電謝承翃處長表示,友達不只是一家面板公司,而是將創新領域延伸至多元場域,與合作夥伴共築完整生態圈。由於面板業是用電大戶,因此友達以實際用戶的經驗規畫「友達能源管理方案」,包括SunVeillance智慧監控、台電DREAMS上傳服務、綠電交易管理平台、EnLink能源管理平台,並透過友達資料收集器與智能雲端平台大數據,利用不同切角,提供將資訊能量延展至多方應用之需求。

謝承翃指出,如果目標是為了淨零,那就要結合創能、儲能與節能,因為儲能應該要儲綠電,而台灣最大的綠電來源就是太陽能,如何有效地將太陽能儲存到電池中,並且發揮電池正常放電表現,則需要非常多的數據與經驗學習,包括氣象預測,並且在實務上要考量到光加儲的儲能系統應用。

謝承翃說明,友達SunVeillance太陽能智慧雲端監控,全球監控超過5,700座太陽能電廠,獨家全方位資安防護確保系統安全,並且在2024年導入AI智能版,可透過逆變器異常偵測、定位失效PV陣列/組串、即時維修等方式,提升太陽能電廠總發電量,並透過SunVeillance綠電交易管理平台,協助客戶進行綠電銷售與管理。EnLink能源管理平台則提供智慧充電樁管理、能源組成可視化、光儲智慧排程等功能,讓太陽能+儲能系統綠電最大化。

國際大廠要求、法規規範、RE100 成為企業購買綠電的推手 在「台灣永續綠能新機會」演講中,台達能源張立業總經理表示,綠能產業興起有來自經濟、法律、技術、環境、企業、政治等因素,而天然氣價格飆升、國際大廠對RE比例要求,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與俄烏戰爭等事件,更是加速台灣產業進行能源轉型,全面導入再生能源。2022年,台灣總用電量2,798億度電、總發電量2,881億度電,8.3%為再生能源,預估2030 年總用電量增至3,437 億度電。若2030 年以RE30 為目標,台灣製造業加上服務業就需至少615 億度綠電。而在國際大廠要求(如Apple)、法規(環評、用電大戶條款)、RE100等要求下,企業採購綠電更成為必須要走的路。

張立業指出,台達在2021年承諾2030年要達到RE100,到2023年底已經達到76%。由於綠電在採購規劃上難度越來越高,而台達很早就在進行,因此成立全資子公司台達能源,以創新技術和加值服務,簡化能源採購流程,並取得再生能源售電業執照,提供包括綠電交易平台、綠電匹配、減碳諮詢等服務,協助企業最佳化能源組合並達成零碳目標。

針對企業儲能系統需求,張立業認為光+儲是很重要的解決方案,不僅可以提供契約容量優化 / 削峰填谷功能,也能夠替代柴油發電機提供電力備援,可提高再生能源使用率,並且加入電網服務獲得收入,亦可提供虛功補償服務。

未來電力能源將朝分散化、去碳化、數位化發展 光儲充整合應用是未來重要趨勢 在「終端場域案例探討:便利超商與儲能系統之整合應用」演講中,泓德能源蔡知達研發長表示,過去泓德能源主要是以太陽能及儲能案場開發及建置為主,除了在台灣持續建置太陽能案場之外,也擴大在日本與澳洲建置光電案場。近來投入充電業務,以光儲充架構,提高能源自主性,並可降低電動車(EV)與用戶的電力碳排。

在全家便利超商台南平豐店的光儲充示範案例中,泓德能源運用物聯網整合與能源充儲進行調配,實驗最佳超商曲線,進行能源韌性調配整合。在市電正常的情況下,太陽光電系統發電自發自用,儲能系統依時間電價充放,以降低電費;儲能依用電量放電,以避免超約。並透過V2G充電樁,進行電動車對負載放電試驗。當市電斷電時,由EMS(能源管理系統)對負載進行管理調控,並由太陽光電與儲能對負載緊急供電。確保商店正常運作。

蔡知達認為,隨著2050淨零排放、能源轉型之需求,預期未來再生能源與電動車的將快速成長發展,儲能系統將成為電力系統彈性調度的重要資源。未來電力能源也將朝分散化、去碳化、數位化發展,故光、儲、充的整合應用,是未來重要趨勢。依商業模式及不同端點環節的應用,虛擬電廠之微電網控制、多個微電網聚合管理所需的能源管理技術,及電力流、資訊流、金流整合,將成為重要關鍵技術。

論壇影片將於4月中上掛至COMPUTEX CYBERWORLD網站與COMPUTEX的Youtube頻道 TCA表示,COMPUTEX 2024展前系列活動-「黑科技覺醒 儲能浪潮來襲」論壇影片,將在剪輯過後,於4月中上掛至COMPUTEX CYBERWORLD網站,歡迎產業人士上網觀看,網址為https://show.computex.biz/online.aspx;活動影片也會上傳COMPUTEX的Youtube頻道,網址為 https://www.youtube.com/@COMPUTEXTAIPEIshow。

■《關於COMPUTEX TAIPEI》 COMPUTEX TAIPEI是台北市電腦公會施振榮理事長任內開辦及命名,1985年邀請外貿協會共同主辦。InnoVEX是兩會2016年開辦的新創展會。

■《關於InnoVEX》 InnoVEX為台北市電腦公會及外貿協會於2016年共同創辦的新創展會。InnoVEX搭配COMPUTEX數萬家資通訊製造商與國際買主,打造出全球唯一可同時媒合國際資金、企業創投、製造夥伴、市場通路、媒體資源的平台,也因位於亞洲地理樞紐,吸引全球新創團隊來台尋找商機,已成為國際矚目的亞洲指標新創平台。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