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乳癌粉紅灰犀牛來襲!調查:逾9成女性認乳癌篩檢應下修至40歲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2024.03.29 17:53

乳癌長年為我國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更為婦女常見死因第二名,且標準化發生率及死亡率皆逐年緩升,是大家顯而易見但卻視而不見的「粉紅灰犀牛」。根據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TBCA)所做「乳癌認知及議題態度」調查顯示,有61.5%的一般女性及過半(52.7%)的乳癌病友罹癌前,沒有定期進行乳癌篩檢的習慣。

乳癌粉紅灰犀牛來襲!調查:逾9成女性認乳癌篩檢應下修至40歲

什麼是灰犀牛?

灰犀牛一詞起源於2013年,是由美國學者米歇爾(Michele Wucker)提出,比喻人們被一隻重達兩噸的犀牛迎面撞上,卻呆若木雞、不為所動。米歇爾認為,人們常忽略一些顯而易見,且必然會發生的重大災難,糟糕的是明明早有預期,掌權者們卻不願做出反應。

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TBCA)公布一項「粉紅灰犀牛來襲‧乳癌認知及議題態度調查」,並提出廣篩早治、生育保存、心理支持等六大呼籲。會中邀請乳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黃淑芳、國健署署長吳昭軍、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司長陳亮妤、民進黨立委王正旭、民眾黨立委陳昭姿、國民黨立委陳菁徽、國民黨立委李彥秀以及醫師專家學者們等共同出席,探討該如何應對「粉紅灰犀牛」來襲,提高社會大眾及政府對於乳癌防治的重視。

乳篩防線失守!過半表示未定期篩檢,9成認為篩檢年齡應下修

據乳癌認知及議題態度調查顯示,有61.5%的一般女性及過半(52.7%)的乳癌病友罹癌前,沒有定期進行乳癌篩檢的習慣。值得警覺的是,一般女性中知道乳癌可篩檢,但未進行定期篩檢比例高達61.8%,僅有38.8%受訪者有定期篩檢的習慣。探究不願篩檢原因,一般女性不篩檢的主要原因竟是年齡未到政府補助(46.3%),而乳癌病友罹癌前不篩檢的主要原因則是自認不需要檢查(42.3%)。另外「自認不是高危險群」、「不知道要篩檢」以及「害怕篩檢造成的疼痛」也都是受訪者不願篩檢的原因選項。

在乳癌篩檢政策意向調查上,有高達98.0%的一般女性及97.8%的病友認同乳癌篩檢年齡應下修至40歲;更有93.0%的一般女性及77.4%病友認同乳癌篩檢可調整為差額負擔,即補助既有乳房攝影費用,升級費用由使用者自付,提供更多元的選擇。

乳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黃淑芳表示,根據衛福部公布2023年全台乳癌篩檢率僅3成3,低篩檢率將嚴重影響早期治療的潛在機會。因此協會在乳篩政策上提出「乳癌篩檢年齡下修至40歲」及「篩檢升級自由選」兩大呼籲,一方面因應目前各年齡層病友人數緩增現況,有助於落實早期治療的目標;另一方面透過差額負擔方案自由選,女性可自費補足差額,選擇精準性較高、檢查不適感較少的篩檢方式,有助於提升女性篩檢意願,也不會造成政府預算壓力。

中華民國放射醫學會醫師姚敏思補充,根據2004-2019年乳癌篩檢與乳癌確診期別分布統計可以看出,未篩檢的族群確診乳癌第三、四期的比率高達32.5%,是曾篩檢族群13.1%的2.5倍,顯見擴大篩檢率對於早期發現有重要幫助。

針對下修乳篩年齡的呼籲,國健署署長吳昭軍表示,國健署目前提供的是國際上認可的篩檢方式,會持續研究國際上相關數據,朝向篩檢年齡「下修」跟「上修」的方向努力幫助病人。

婦女月粉紅灰犀牛來襲!乳癌病友協會公布雙軌調查引重視,提廣篩早治、生育保存、心理支持等六大呼籲。(圖片提供/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TBCA))

婦女月粉紅灰犀牛來襲!乳癌病友協會公布雙軌調查引重視,提廣篩早治、生育保存、心理支持等六大呼籲。(圖片提供/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TBCA))

面對癌症最擔心經濟負擔,能接受的自費預算僅實際支出一半

調查顯示,女性面對罹患癌症最害怕的事情前三名,不管是一般女性及病友,第一名皆為害怕造成個人及家庭經濟負擔(一般女性46.0%、病友49.3%),第二、三名則分別為害怕造成家人照顧負擔(一般女性14.3%、病友10.1%)及害怕治療副作用(一般女性11.7%、病友14.4%)。而在治療負擔調查上,可發現有67.4%的一般女性及70.2%的病友最能接受的自費預算在50萬以內,且有約半數的一般女性(46.2%)及病友(52.0%)傾向只採取健保方案治療。

黃淑芳指出,透過調查可看出,不管是一般女性或病友,一旦罹癌最害怕的事情不是死亡,而是沉重的經濟負擔,多數傾向優先選擇健保治療,但早期乳癌患者如想使用療效較好且能減少後續復發機率的藥物,往往一年動輒須自費百萬元,與受訪者能接受的50萬自費預算相差一倍,僅能負擔實際支出的一半。因此我們呼籲健保應納入更多早期乳癌用藥,將更具效益且有效減少病友的經濟負擔。

林口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楊展庚則認為,目前早期乳癌健保給付藥物尚不足,復發及死亡率無法改善,應盡快納入如針對較惡性疾病進程快速的乳癌亞型 (如HER2+ 、TNBC)的新一代藥物,讓病患獲得完整治療。

健保署署長石崇良指出,健保署給付38種乳癌用藥,今年2月給付了三陰性乳癌抗體組合藥物,為病人省下400萬元支出,預估有450位病人可以受惠,5月也開始針對三陰性乳癌的BRCA的基因精準檢測(NGS)做定額給付,提供第一線醫師更多武器協助病人對抗癌症,健保署會朝著協會提及的六大呼籲方向努力。

乳癌防治應全方位看待,病友心理支持及生育保存需求急迫

本次調查也針對過去較少討論,但對癌友有迫切需求之議題做雙軌調查。黃淑芳指出,根據過去研究統計,癌症病友於罹癌後兩年內自殺率比一般平均自殺率高出約7倍。此次調查顯示,有72.9%的一般女性及87.9%的病友認為罹癌後政府或院所應主動提供心理支持。呼籲政府應將調查結果納入未來降低病友心理健康風險之考量,結合既有心理健康資源主動提供病友,讓病友在獲知重大疾病時有所依歸。

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司長陳亮妤表示,根據國衛院最新研究指出,癌症患者自殺死亡率是非癌症患者的2.5倍;如果是被告知罹癌的第一年,癌症患者自殺死亡率是非癌症患者的5.5倍,而與其他癌症相比,乳癌患者還要面臨體態改變及夫妻婚姻關係的挑戰,因此心理資源挹注顯得更為重要。目前心理健康司有與心理腫瘤基金會及全台19家癌症醫院合作,提供免費心理諮商。去年更在行政院支持下,在全台佈建48處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提供基礎的心理諮商及轉介服務,未來仍會努力擴大服務。

另外在女性罹癌後生育保存方面,無論是一般女性(88.6%)或乳癌病友(89.6%)皆有近9成認同40歲前罹癌女性應有凍卵補助。黃淑芳解釋,台灣的乳癌好發年齡比歐美年輕約10歲,罹患乳癌的年輕患者也逐年增多,有越來越多女性病友因為罹癌而喪失生育的權利,政府應針對40歲以下年輕病友提供生育保存協助,包括凍卵相關補助等,將有助未來治癒後的人生規劃。

禾馨宜蘊生殖中心院長廖娸鈞補充,隨著乳癌治癒後的成功率逐漸上升,生殖保存勢必成為一項重要議題,根據最新研究,只要掌握適當的時間與用藥,生殖保存並不會增加癌症復發風險。

病友罹癌前對乳癌資訊感到不足,病團宣導比政府讓人更有印象

最後調查指出,有64.5%的乳癌病友自認為罹癌前對乳癌資訊不充足,一般女性也有近半數(49.5%)認為資訊不充足,顯示乳癌防治衛教仍有努力空間。在宣傳口號印象部分,一般女性與病友皆對乳癌病友協會去年的「點亮雙色粉紅絲帶 守護健康掌握幸福」口號最有印象(一般女性46.8%、病友79.1%),其次則為國健署的「愛自己從乳篩開始」(一般女性41.8%、病友67.5%)。

黃理事長表示,不管是政府或是民間,在乳癌防治衛教宣導上都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我們也提出「乳癌衛教資源1+N」的概念,呼籲政府機關的衛教資源應做更多釋出,有意識地結合專家學者、病友團體及社區,讓衛教資訊更有效擴散,提高民眾的乳癌防治意識並實際行動。

關於乳癌認知及議題態度調查

由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出資委由大社會調查、皮爾森數據進行的網路調查。乳癌病友問卷係透過乳癌病友社群,依據各地子團體,以滾雪球抽樣進行調查,成功回收1,350份有效問卷;一般女性問卷係透過資料管理平台(DMP),在性別、年齡與居住地比例分層隨機抽樣進行調查,成功回收1,098份有效問卷。

👉推薦閱讀:乳房摸到腫塊就是乳癌嗎?鄭明輝醫師:5大乳癌徵兆是警訊

👉推薦閱讀:乳癌是女性的頭號殺手,腋下淋巴結出現腫大,當心是乳癌轉移!

【延伸閱讀】

寶林茶室凶手疑米酵菌酸可能性大!顏宗海:無解藥,1毫克恐致命

淋巴排毒有效嗎?淋巴按摩可以瘦身?淋巴水腫治療師破解3大迷思

感冒上呼吸道不適?營養師揭:8大類食物提升免疫,強化呼吸道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319/9373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