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美國人支持禁止TikTok比例升高 TikTok揚言不惜退出美國市場

銳傳媒/國際新聞中心 2024.03.28 14:44

抖音對年輕人具有極大影響力。

美國商業新聞網CNBC星期三(3月27日)公佈的一項調查顯示,近一半受訪美國人對TikTok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感到擔憂,支持令其下架的禁令或強制將其服務出售給非中國公司。跟之前的民調比較,支持禁止TikTok的比例顯著上升。

美國眾議院最近以壓倒性的多數通過法案要求TikTok的母公司位元組跳動出售其在美國的業務,否則將面臨全面被禁的命運。該法案目前已送交參議院進行審議。白宮方面已經對此議案表示支持。 TikTok母公司位元組跳動則釋放出相當強硬訊號,揚言不惜退出美國市場。

TikTok面臨來自國會的強大壓力的同時,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也在調查並考慮起訴TikTok。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週二引述知情人士的消息報導說,FTC過去幾年一直在調查TikTok的隱私和資料安全,並可能在未來幾週內決定提起訴訟或和解。

FTC正在調查TikTok是否違反了《兒童線上隱私權保護法》的規定,該法要求企業在收集13歲以下兒童的資料之前通知家長並獲得他們的同意。此外,TikTok曾在2022年向國會承認,駐中國的員工可以接觸美國用戶數據,但又否認中國有人可以存取其用戶資料庫。這項負責保護消費者的聯邦機構也將據此調查TikTok是否犯有「不公平或欺騙性」的商業行為法。

前白宮高級官員哈里·布羅德曼(Harry Broadman)對美國之音說:「這可能標誌著這款應用程式在美國的持續生存方式的開始告終—或者說,以某種方式開始結束。」

隨著參議院即將就相關法案進行表決,美聯社報導說,北卡羅來納州參議員托姆·蒂利斯(Thom Tillis)的留言中,自眾議院本月通過法案以來,他們已經接到了約1000通關於TikTok的電話,其中包括死亡威脅的留言。

目前TikTok在參議院的命運似乎並不確定,有關議題分屬幾個不同委員會的監管範圍。商務委員會主席、華盛頓州民主黨人瑪麗亞·坎特韋爾(Maria Cantwell)迄今一直持保留態度,主張首先進行聽證會,並暗示需要改寫眾議院的版本。

即使對中國持批評態度的共和黨也存在分歧。肯塔基州參議員蘭德·保羅(Rand Paul)在社交媒體平台X(前稱Twitter)上說,眾議院禁令“壓制了言論自由,踐踏了憲法權利,擾亂了數百萬美國人的經濟追求。”

在爭議越演愈烈之際,TikTok母公司位元組跳動釋放出相當強硬訊號,表示寧願退出美國市場也不願意放棄TikTok。財新國際(Caixin Global)引述多位知情人士提供的消息報導說,字節跳動創辦人兼大股東張一鳴堅決反對出售,若一旦遭到被迫剝離TikTok業務的命運,他寧可撤離美國市場。

TikTok正在進行大規模遊說,包括在其平台上提供電話號碼鏈接,敦促其用戶打電話給他們所在選區的議員。

TikTok公佈了一篇牛津經濟研究院的研究報告,稱近40%的中小企業表示TikTok對他們的生存至關重要。這項由TikTok出資的研究也說,他們甚至對美國經濟整體來說都很重要,是一主要貢獻者,而且「TikTok 已成為美國社會結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即使在參院也過關、總統簽署生效之後,該禁令幾乎肯定會遭到主要是基於憲法第一修正案的法律上的挑戰。

「對政府來說,要禁止一個被很多人用作言論、溝通和表達形式的應用是非常非常困難的。」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科技法規研究員陳智美(Caitlin Chin)對美國之音說,預計TikTok會提起訴訟,其用戶或廣告商也會提起訴訟,“然後我相信整個事件可能會拖延上好幾年。”

美國公民自由聯盟的傳播策略師阿萊格拉·哈普特利安(Allegra Harpootlian)在回覆美國之音書面質詢時說,眾議院的議案實際上是對抖音的禁令,「直接或間接禁止抖音將違反第一修正案,因為它將扼殺言論自由並限制公眾獲取重要資訊的管道。”

到目前為止,美國有兩起有關TikTok的訴訟的先例,兩起都似乎是TikTok獲勝。去年11月,印第安納州的法官駁回了因青少年安全問題對TikTok提起的訴訟,部分理由是根據《印第安納州欺騙性消費者銷售法》,免費下載應用程式並不構成「消費者交易」。

在幾乎同時發生的另一判例中,蒙大拿州一名聯邦法官暫時叫停了針對TikTok的禁令,稱該禁令可能違憲。去年5月,蒙大拿州州長格雷格‧吉安福特(Greg Gianforte)簽署了一項法案,禁止TikTok在該州境內運營,這堪稱是美國迄今最為嚴厲的禁令。

法官唐納德·莫洛伊(Donald Molloy)在判決中說,“通過封殺TikTok,立法機構不僅損害了用戶原告的第一修正案權利,還切斷了許多人依賴的收入來源。”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