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麥當勞 應曉薇 九淺一深

吃藥、補鈣可以預防大腸癌嗎?醫揭「最強防癌飲食」多吃這物才對

優活健康資訊網/Uho編輯部 2024.03.26 10:00


大腸直腸癌又稱大腸癌,過去幾年都是癌症發生人數的第一位,而透過定期大腸癌篩檢是最佳的預防手段。《SAY NO TO大腸癌》一書由消化道癌症名醫林肇堂撰寫,並邀請台灣頂尖專家學者共同編寫,於書中分享大腸癌的衛教知識,包括大腸癌的預防、發現與治療,幫助讀者遠離大腸癌。以下為原書摘文:



大腸直腸癌的盛行率越來越高,民眾由許多事件及政府的推廣下,對於大腸直腸癌的重視程度也持續提高,所謂預防勝於治療,當疾病發生後治療所耗費的醫療資源以及對病人本身的煎熬,接受治療的辛苦以及家屬所花的體力心力都是相當高的。如果能夠在罹患大腸直腸癌之前就能夠有所預防,從源頭就降低大腸直腸癌的機會,豈不是一件好事。

從預防大腸直腸癌的角度來說,有分成幾個面向,從公共衛生之「三段五級」預防來做分析,可以分為3個部分:初段預防為健康促進,包含促進健康跟特殊保護;次段預防為疾病篩檢,也就是早期診斷早治療;三段預防為癌症及慢性病照顧,也就是限制殘障及復健。以下就針對初段預防及次段預防做說明:



可以用基因檢測來預測大腸癌嗎?

最常見的遺傳性大腸直腸癌有兩種:遺傳性非息肉症大腸直腸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症(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根據研究指出,有這些家族病史的族群可以做基因的檢測來預測個人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



如果沒有遺傳病史,什麼方式能檢測?

針對年滿50歲至未滿75歲民眾,可以參與每2年1次,國家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四癌篩檢,其中糞便潛血檢查就是為了做大腸直腸癌的篩檢。

若有糞便潛血陽性反應,有一半的人會有息肉的問題,五分之一的人會有大的息肉,20個人會有1個人有大腸直腸癌的機會。因此,若有糞便潛血陽性反應,則建議要進一步接受大腸鏡的檢查。



哪些情況會有大腸癌?吃什麼能預防?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報導,體重過重或是肥胖的人,尤其是腹圍大的人就會有較高的機會得到大腸直腸癌。如果保持運動的話,尤其是中強度到高強度的運動,則會降低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機會。此外,有抽煙喝酒習慣的人,也都是罹患大腸直腸癌的危險族群。

越來越多研究指出,多吃蔬菜水果高纖維食物及穀類,會降低發生大腸直腸癌的機會,然而如果常吃紅肉(例如:牛肉、豬肉、羊肉等)或是加工的肉品(如:熱狗、香腸等)則會導致大腸直腸癌發生的機會上升。



吃藥、營養素可以預防大腸癌嗎?

有些研究指出,服用含有葉酸的綜合維生素可能降低大腸直腸癌的產生,但是也有些研究的結果懷疑葉酸也可能會讓腫瘤成長,因此這部分的結論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才能確定。

維生素D:適度的接觸陽光

有些報導指出,維生素D也會降低大腸直腸癌的產生,不過大部分的維生素D都是藉由接觸陽光而產生,但是若為了要預防大腸直腸癌而增加陽光的曝曬,則反而有增加皮膚癌的風險,因此大部分的專家都不建議如此的做法。

鈣質攝取:男性需注意鈣質攝取量

至於鈣質的攝取,有些研究覺得會增加大腸直腸癌的風險,但是有些研究覺得不會。但是對於男性來說,過多的鈣質攝取有可能會增加攝護腺癌的風險,因此美國癌症協會也不建議從增加鈣質攝取來減低大腸直腸癌的風險。有些研究顯示,攝取含有高鎂的食物有可能會降低大腸直腸癌的風險,特別是女性的族群,不過也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有許多研究指出,抗發炎的藥物,例如阿斯匹靈(aspirin)或是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s)都可以降低大腸直腸癌及大腸息肉的發生,但是使用這類的藥物會有可能有出血、腸胃潰瘍、腸胃不適等副作用。

因此,若非大腸直腸癌的高危險群,一般來說不建議用這些藥物來預防。但是若是因為年紀大,高心血管風險的病人正在服用阿斯匹靈作預防心血管疾病,也會對於大腸直腸癌有預防的作用。

對於停經的婦女接受荷爾蒙療法,在降低大腸直腸癌的機會是有幫助的。但是對於單獨使用雌激素或是使用雌激素合併黃體素的方式哪一個較好,目前尚未有定論。不過,荷爾蒙療法也會增加乳癌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利害權衡之下,也不特別建議使用荷爾蒙療法來預防大腸直腸癌。

另外,應該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避免過重或是肥胖,戒除抽菸及喝酒的習慣,多吃蔬果均衡飲食,少吃紅肉及加工的肉品都可降低大腸直腸癌的發生。至於是否長期服用阿斯匹靈或是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或者某些維生素來預防大腸直腸癌,需要與醫師討論之後才作決定。

(本文摘自/SAY NO TO 大腸癌:一次破解腸癌迷思,讀懂預防與治療方法,擁抱無癌快活人生!/大都會文化)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