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祥蔚》劉銘傳在龍山寺慘遭打罵軟禁?
【聚傳媒賴祥蔚專欄】清朝臺灣第一任巡撫劉銘傳,在中法戰爭時帶領臺灣打退法軍的英雄。據說在過程中,他曾經在艋舺龍山寺慘遭民眾打罵軟禁?這是怎麼一回事?是假訊息嗎?儘管是百年疑案,但至今仍有不少人在傳,當然值得一探究竟。
無風不起浪、事出必有因。劉銘傳被打的傳言,出自外國大茶商陶德(John Dodd)的記載。
根據陶德在西元1884年10月3日的記載:「10月1日法軍登陸基隆成功佔領港口,劉銘傳下令撤退前往大稻埕和淡水。從大稻埕傳來,劉銘傳帶著一千名士兵逃到艋舺,有意挾帶珠寶、金銀、細軟等,被艋舺民眾發現,把他軟禁在廟內。」
陶德提到劉銘傳被軟禁的廟,指的就是艋舺龍山寺。
陶德書中還有這麼一段記載:「劉爵帥退至板加地方,該地人民怒而圍之;捉爵帥髮,由轎中拽出肆毆,且詬之為漢奸,為懦夫。」文中的板加就是艋舺。很多網路文章以為這段文字是陶德寫的,其實不對,是他事後轉引當時海關稅務司法來格(E. Farrago)在10月3日寫下,要提交給上級的報告。
有兩位當年在臺的洋人分別指稱劉銘傳畏戰想逃,還被艋舺的民眾打罵軟禁,看起來好像真有其事。許多後來的文章都援引陶德的說法,流傳很廣。但是,法來格與陶德又是怎麼知道的呢?是現場看到的嗎?還是聽說的?
事實上,法來格與陶德當時都在淡水,距離艋舺大約20公里,說遠不遠,說近不近。法來格自己在報告中也坦白承認:「近日傳聞少不相符合。」可見他的消息來源是傳聞。
按照兩位洋人的說法,堂堂巡撫帶著千名士兵卻遭到打罵軟禁,那當時聚集的民眾會有多少人?士兵加上民眾,最少有兩、三千人吧!問題來了,這麼多人、這麼大的事情,為什麼在地的官員與仕紳反而沒有記載?
傳聞從何而來?出自湘軍、淮軍的政爭,加上對於抗法戰略的看法不同。劉銘傳是淮軍將領,空降當了臺灣巡撫,上面有湘軍領袖左宗棠,軍機大臣、欽差督辦閩海軍務;底下的臺灣道臺劉璈是左宗棠的湘軍老部屬,還是劉銘傳來之前的臺灣最高官員,二劉水火不容。
左宗棠上奏摺攻擊劉銘傳,劉銘傳也回擊說他用兵「固非旁觀所能盡知,亦豈隔海所能臆度也」,還說有人「空言大話」、「能不遺笑中外?臣實恥之!」這是暗罵左宗棠。劉銘傳又說:「臣渡臺時,軍務廢弛已極,軍裝器械全不能用,砲臺營壘毫無布置。」這明顯是批評劉璈了。
左宗棠上奏抨擊劉銘傳的時候也提到龍山寺。龍山寺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且看下回分曉。
作者為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歷史作家
本文摘錄自作者新書《穿越臺灣趣歷史2 :顛覆篇》(暫訂)初稿
照片取自龍山寺官網
●專欄文章,不代表聚傳媒J-Media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