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大谷翔平 徐名駒 鼎泰豐

南方飄起冬雪——談何宇森的雕塑創作

理財周刊/ 2024.03.07 22:50

南方的冬雪

有這麼一片園子,種著各式的植物,它們回應著陽光和氣溫,在四季更迭中隨著自己的節奏生長,有的在春天冒枝枒,也有的在秋氣下綻放,鬱鬱蔥蔥而點綴著色彩,直到雪花落下時,園子成為了另一全然純白的樣貌。

而這片冬日中的園子,正是宇森還在北京念研究所時,在校園來回總會經歷的景象,對於生活在台灣的他,被雪層層包覆的植物們是他在北方生活的特殊視覺經驗,也因此成為了發展《南方雪系列》(2019-)的起點。《南方雪系列》是將各式姿態的植物組合與排列,或堆疊,再以媒材反覆包裹,直到融為一體。同樣的方式也承襲於近年延伸出的《關係系列》(2022-),不同的是《關係系列》只選擇以兩兩植物相互親密纏繞,雙雙對對也直到融為一體。這些系列的誕生,彷彿他在不下雪的南方,製造了一場冬雪,緩緩地種下了一片冬景長存的園子。

不論《南方雪系列》或《關係系列》,它們都是宇森常以「媒材的本質」來思考「何謂雕塑」的一種詮釋。或者反過來試問,對他來說究竟「何謂雕塑?」什麼又是「媒材的本質?」以至於用了這樣的表現形式發展這些系列。這也是這篇文章的方向,希望從面對雕塑最基本的提問,來看宇森的雕塑創作。

蝸 牛 人 - 街 頭 塗 鴉 

▲蝸牛人-街頭塗鴉

何謂雕塑

也許有點難想像,關於「何謂雕塑」,竟要回到高中喜歡塗鴉的宇森,創造了「蝸牛人」這角色開始。起初作為日常奇想畫下的怪獸角色,是他想把總笑臉迎人的「蝸牛人」放在街上,傳遞著快樂的氛圍,直到更渴望將這些角色給真實的再現,因此大學選擇了雕塑系。當他透過雕塑來理解「蝸牛人」時,宇森形容「我發現蝸牛人身上的那些肌理更貼近雕塑本體,開始把身上的元素拿出來重新組合,也更趨近於表現質感和材料的特性,慢慢的蝸牛人就消失了,只剩下觸覺跟感受。」也就是說,他進入雕塑的途徑,是透過解構的方式,就像被拆解後的一塊零件,再重複成數大的量體,重新去創造物件,而材料雖然在反覆的循環裡不斷再現,但依舊維持著最原始的樣貌。後來他更用心的去觀察生活中被單一元素包裹的物件,如玉米、榴槤,甚至毛細孔,也因此發展了《皮層系列》(2016-2017),即《南方雪系列》的前身。其實在日常中帶有如此特性的物件不少,只是我們從未用這樣的角度理解,但這就不難想像,為何在下起綿綿細雪的北方,他會觀察著被層層細雪覆蓋的植物們其各種姿態與變化。

蝸 牛 人 系 列 - 《 蝸 牛 人 - 珊 瑚 礁 》 局 部 

▲蝸牛人系列-《蝸牛人-珊瑚礁》局部

皮 層 系 列 - 《 消 失 的 體 量 》 , 石 膏 、 矽 膠   , 單 件 約 2 0 x 1 5 x 2 . 5 c m   共 七 件 , 2 0 1 7 

▲皮層系列-《消失的體量》,石膏、矽膠 ,單件約20x15x2.5cm 共七件,2017

因此,雕塑對宇森而言,就是回到最單純、起初的狀態裡去呈現,只是在反覆中,就像一滴水,能變成一片湖泊;一粒細沙,積累成廣大的海灘;綿綿的冰晶,則讓大地都覆蓋上一層雪霜。

《 融 合 - 種 子 》   局 部 

▲《融合-種子》 局部

媒材的本質

延續前段,因著接觸到雕塑後,漸漸地「只剩下觸覺跟感受。」可見其雕塑給予他在感官上最直接的回饋,正是由觸覺啟動。這也是為什麼在面對雕塑時,並非選擇以鋼、鐵等較為堅硬的媒材為創作材料,而是可在雙手中捏塑,具有可塑性的媒材,如土、石膏、樹脂等,但可塑性的一體兩面,是有著它的不可預期性,也可以說在還未真正固化之前,它們保持著變動的彈性。如同石膏調和水或樹脂調和滑石粉,其比例、濃稠度,皆影響著待乾,甚至定型程度,這是在製作中需要時間才能漸漸明朗的成果,反之,進行的過程則是在未乾的可塑性裡,還能持續捏塑與調整,而這些媒材的特性,正是宇森眼裡最迷人的地方。

就像植物的生長,我們永遠無法預測它長成的模樣,但我們欣賞著各式姿態,也像宇森前期在採集植物的作業中,亦是欣賞與順應著它們本身的造型,即便後續會經過重組與排列,但在包裹媒材的步驟,選擇讓材料自身的條件與特質去塑形,也不依循固定的比例,而是藉由不同比例的調和,在一層一層的覆蓋上,使之產生媒材的肌理、流動的紋理等,呈現著不同的效果,是非常有機的過程。這也是為什麼宇森說「開始一個作品時,我只能大概想像會有什麼樣子,但真正最後的模樣是我沒辦法預期的。」原來「媒材的本質」,對他來說就是接納著媒材本身的特性,順應著這些可塑又帶點不可預期性,使之定調了對材質的理解,也成為作品的特色。

左 《 一 朵 花 的 速 寫 》 , 壓 克 力 、 畫 布 , 7 0 x 2 0 c m , 2 0 2 3     右 《 結 晶 - 對 象 》 , 高 強 石 膏 、 不 鏽 鋼 、 黑 鐵 、 玻 璃 纖 維 強 化 塑 膠 , 1 2 0 x 1 2 x 1 2 c m ( 作 品 )   4 0 x 4 0 x 1 2 0 c m ( 臺 座 ) , 2 0 2 2 

▲左《一朵花的速寫》,壓克力、畫布,70x20cm,2023;右《結晶-對象》,高強石膏、不鏽鋼、黑鐵、玻璃纖維強化塑膠,120x12x12cm(作品) 40x40x120cm(臺座),2022

關係的化身

理解宇森的創作途徑,從起初塗鴉的「蝸牛人」帶領他進入雕塑,而雕塑又讓他回歸到最單純的狀態去理解事物、認識媒材,直到北方下起了冬雪,看見植物們順應著外在產生的變化,讓他有感而發的也創造了另一場在南方飄起的冬雪。而回到更深層的情感上,這也是宇森看待人與人之間「關係」(relationship)的化身,在他打造的南方雪裡,雪宛如是「關係」的調和,讓彼此在各自的姿態裡,是如何纏繞又如何交疊,進而化身為合一的存在,或說,其實就是讓「關係」都能處在最舒服自在的模樣。


藝術家 ︳何宇森

展 覽 ︳南方雪:何宇森雕塑個展

展 期 ︳2024.3.02(六)-2024.04.06(六)

地 點 ︳理善藝聚空間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