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壓力大、三餐不正常,胃食道逆流、火燒心的現象越來越普遍,幾乎可說是種文明病。澄觀中醫診所陳芳渝醫師表示,中醫治療相當有辦法,若有察覺到症狀可盡早尋求中醫協助。
胃食道逆流、火燒心、泛酸咳嗽?
中醫:別輕忽早檢查,以防食道病變。
陳芳渝醫師表示,胃食道逆流因下食道括約肌功能障礙沒辦法緊閉,胃部的空氣、食物、胃酸就會往上反流至食道,造成食道黏膜損傷,並且出現慢性症狀。頸部到下胸出現灼熱感就是俗稱的「火燒心」,若胃酸刺激到食道也會讓人嗆咳。
陳芳渝醫師提醒,胃食道逆流、火燒心、泛酸咳嗽千萬不能掉以輕心,這很有可能代表著腸胃功能已經開始出現問題。胃食道逆流越來越普遍,這不單只影響生活品質,若情況嚴重,胃酸可能過度刺激食道引起食道病變,甚至引起食道癌,不可輕忽。
如何揮別胃食道逆流、火燒心?
中醫依3大證型進行治療!
陳芳渝醫師指出,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胃食道逆流主要可分為三大證型,引起的成因、治療方式也會有所不同。
【肝胃不和、胃失和降】
成因:
胃食道逆流當中以精神情緒引起的最多,壓力過大、情緒緊張,尤其性子較急的患者,導致肝氣鬱結、影響脾胃。另一方面,情緒影響自律神經,自律神經也影響腸胃蠕動,在自律神經的交感神經亢奮、緊張下,腸胃蠕動變慢也會影響消化。
治療:
肝胃不和、胃失和降型的患者,治療上會以「泄肝和胃」的方式進行,煅瓦楞子、烏賊骨、海螵蛸可抑制胃酸,如同西藥制酸劑。佛手、延胡索、鬱金、川楝子可疏肝理氣,使肝氣疏通。若再加入代赭石、旋覆花、竹茹.可和胃降逆,讓胃氣可以順利往下。
【飲食不節、食滯停積】
成因:
吃飯常狼吞虎嚥、食物沒有充分咀嚼,會增加胃部消化負擔,這類型的患者除了應調整飲食節奏,難以消化、較酸的食物也要盡量避免,例如柚子、鳳梨等,建議可多以木耳、秋葵、山藥等食物攝取營養,有助腸胃道黏膜生成,也降低胃酸刺激導致細胞病變的風險。
治療:
飲食不節、食滯停積的患者,在治療上會以「消食導積」的方式進行,中藥可使用神麴、山楂、麥芽、雞內金等,這些都有消食導滯的效果。
【脾胃虛弱、氣虛血瘀】
成因:
胃食道逆流當中也有一種情況是長期胃病、天生脾胃虛弱,如此久病也容易出現胃食道逆流,也有些人甚至會出現長期胃痛。
治療:
這種脾胃虛弱、氣虛血瘀的患者,治療上就多會以「健脾益胃、益氣補血」的方式進行。黨參、白朮、茯苓、山藥、黃耆都可以補脾益氣。而像是天生脾胃較虛、長期胃痛、併發胃食道逆流的的患者,更是建議盡早檢查為佳,以免在未對症下藥的情況下,導致症狀更加惡化。
日常按按4穴位助改善症狀,
良好飲食揮別胃食道逆流!
陳芳渝醫師也分享4種穴位有助減緩胃食道逆流症狀,包括內關穴、巨闕穴、中脘穴、足三里穴。
內關穴:
位於手腕橫幅下3指中央,是心包經上的穴位。主導心、胸、胃等相關症狀。
巨闕穴:
位於肚臍正上方,左右兩側肋骨相交處往下2指寬。按摩有助寧心、和胃。
中脘穴:
位於肚臍與劍突結合處的正中央,約在肚臍上方4指寬處。有和胃、寬中、消食的效果。
足三里穴:
位於膝關節外膝眼直下4橫指處,為「足陽明胃經」主穴,有助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
良好飲食習慣:
除了發現症狀盡早檢查、日常可按摩穴位減緩症狀之外,陳芳渝醫師也提醒患者,用餐盡量以七分飽為原則,避免吃太撐,細嚼慢嚥、規律進食、清淡為佳,避免太油、炸物、辣物、咖啡、茶、甜食等刺激性食物。睡前兩小時前建議避免進食、別胃還沒消化完全就躺下。盡早治療並養成良好的習慣,更有助揮別胃食道逆流、火燒心!
《延伸閱讀》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