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大奉打更人 鄭恩地

上腹部悶脹 食慾變差 當心幽門螺旋桿菌作祟 

民生電子報/ 2024.02.28 17:55
台南市1名72歲胡女士,上腹部悶脹及頻繁打嗝已持續數週之久,合併食慾變差,自行服用胃藥不見改善,至郭綜合醫院急診,後轉介到胃腸科蔡惟竹醫師門診,經胃鏡檢查發現她患有萎縮性胃炎及胃潰瘍,胃黏膜切片結果為幽門螺旋桿菌陽性。經14天幽門螺旋桿菌治療後,接受碳13吹氣檢測結果陰性。其腹脹不適顯著改善,不必再服藥治療。 蔡惟竹醫師舉另1案例說明,43歲楊先生,任職於科技公司,因為解黑便致頭暈幾近昏厥,至本院急診就醫,抽血發現有明顯貧血,懷疑上消化道出血,遂進一步接受胃鏡檢查。檢查中發現有一胃潰瘍合併近期出血痕跡,潰瘍切片結果為幽門螺旋桿菌陽性,經幽門螺旋桿菌治療後,吹氣檢測結果陰性。病人恢復情況良好,不再有胃出血或胃痛。 蔡惟竹指出,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少數可存活於胃部的細菌,於1983年由B. Marshall和R. Warren二位醫師發現。目前全球幽門螺旋桿菌的盛行率,成年人估計為42.8%、孩童為34.0%。台灣的現況則是成年人30%,孩童與青少年10%,與過去相比有顯著降低,但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已知幽門螺旋桿菌最重要的傳染途徑是經口傳染,據流行病學研究,家庭內人與人的相互傳染是重要來源。感染者約有90%會患有慢性胃炎,如果沒有接受治療,可能進展成較嚴重的胃炎,例如萎縮性胃炎或胃黏膜腸化生等癌前病變,再下一步就可能進展成胃癌。 此外,幽門螺旋桿菌也與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的發生有相關。感染者的症狀表現包括腹脹、腹痛、消化不良、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等,若病友有類似症狀應及早就醫接受檢查治療。 篩檢的方法可分為非侵入式及侵入式檢查。非侵入式檢查包括碳13吹氣測試、糞便抗原檢驗及血清學檢驗,適用於無症狀、不需要或不適合接受胃鏡檢查者。其中碳13吹氣測試為當中準確度最高(≥ 95%)的檢測方式,亦可用於評估除菌後效果。 侵入式檢查則是胃鏡檢查,檢查中可視情況執行快速尿素酶測試、胃黏膜組織切片檢查或細菌培養,適用於有症狀且屬於胃癌之高風險族群的病友。 一旦篩檢出幽門螺旋桿菌陽性,建議都要接受除菌治療。目前第一線治療建議使用四合一治療,選擇治療處方的考量包括病人有無藥物過敏史、該地區的抗生素抗藥性盛行率,同時也要兼顧病人對用藥的遵從性。服藥過程不可任意中斷療程以免產生抗藥性,但若出現副作用應儘早尋求醫師協助調整用藥。 蔡惟竹醫師表示,透過篩檢以及根除幽門螺旋桿菌,不僅可以有效治療由其所致的胃與十二指腸疾病,還能預防胃癌的發生,如有腸胃不適的症狀,例如噁心、脹氣、消化不良、食慾變差,應及早就醫接受檢查治療。

新聞圖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