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av 九淺一深

中國製造業的全球化挑戰和機遇

報新聞/編輯部 2024.02.18 21:35

文/黃清晏

《中國是當今世界上唯一的製造業超级大國:崛起的輪廓》。2024/1/17
(China is the world’s sole manufacturing superpower: A line sketch of the rise)

作者是美國經濟學家、瑞士洛桑MID商學院國際經濟學教授、VoxEU網創始人兼主編,全球動盪時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理查德·鮑德溫(Richard Baldwin)

理查德·鮑德溫(Richard Baldwin)

「知道中國工業強,但沒想到有這麼強!」

在這篇文章中的重點內容簡述如下十點讀後感供參:
鮑德溫提出了一個在很多西方人看來可能有些難以接受的觀點:「美國並不是當今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的優勢主要體現在軍事方面,而中國才是工業領域的至尊王者。」

1). 美國是當今世界上唯一的「軍事超級大國」,它的軍費開支比世界軍費開支排名第2到第10的9個軍事強國的加起來還要多。而中國則是當今世界上唯一的「工業超級大國」。同樣的,中國的工業產值也超過了世界工業產值排名第2到第10的9個工業強國的總和。

2) .就一國工業產值佔全球工業總產值的比重而言,中國(35%)的份額大約是美國(12%)的3倍、日本(6%)的6倍、德國(4%)的9倍,中國工業化程度之高、規模之大、涵蓋範圍之廣,堪稱前所未有。

2020年全球製造業總產量基礎

3) . 從1995年開始,中國用13年時間,先後完成了對加拿大、英國、法國、意大利、德國和日本等G7國家的工業反超,並於2008年成功反超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接著在過去12年時間里,中國的工業產值比2008年以前又翻了一倍多,而美國的工業產值在此期間則下降了3個百分點,中國從追趕到超越到世界第一,這中間僅用了大約25年時間。

4) . 受COVID-19 和美國全方位打壓等負面因素影響,中國的工業化速度在這幾年有所放緩,其工業化產值占全球比重一直停留在35%左右,要想讓工業增長,中國就得和G7國家競奪市場。同時印度經濟正在崛起,成為目前僅次於中國的工業化增長份額第二快的國家,反映出印度今後巨大的工業化潛力。

1995-2020 年中國製造業的快速崛起(佔世界生產總值的份額

5) . 1995年中國的製造業出口僅佔全球製造業出口總額的3%,而到了2020年,這個數字已經上升到了20%。中國的增長伴隨著G7的衰退,在這25年間,G7的製造業出口佔全球製造業出口總額的比重在不斷的下降,只不過降幅沒有工業產值降了那麼兇而已。

1995-2020年中國佔世界製造業出口份額

6) . 雖然中國的製造業出口額高居世界第一,但是出口在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投資、出口、內需)中並不佔據主導地位,中國出口佔中國經濟總額的比重在2004年曾經達到過18%的峰值,此後便緩慢下降,到了2020年已經下降到了11%的水平,這個數字已經和1995年相差無幾。

7) . 美國對中國製造的依賴度,遠高於中國對美國製造的依賴度,中國的工業產值佔全球比重的35%,而美國的只佔11%,美國要從中國多買東西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8). 總體而言,中國和世界上其他的主要工業國家,尤其是G7國家,在供應鏈這塊都存在著很深的依存度。世界上所有所有主要製造商至少有2%的工業投入來自中國,可以說脫鈎是很困難的,這種依存度是顯著的、是歷經多年形成的、是深刻影響著全世界。誰要和美國「打軍事仗」,不死也得脫層皮,因為美國是當今唯一的軍事超級大國;誰要和中國「脫經濟鈎」,不死也剩半條命,畢竟中國是當今唯一的工業超級大國。

9). 目前的中國經濟增長已經從當初的依賴出口變成內需挑大梁,中國製造業造出來的很多產品,現在主要是被中國人自己消費,出口逐漸讓位給內需,意味著中國的生產商不用再看外國人的眼色需求來生產產品,中國製造業的總體全球化比率(Gross Globalisation ratio)自然也就跟著降低,事實上,早在20年前,中國消費者就已經成為中國製造業的最大客戶了。中國的工業基礎實在是太廣泛且深厚,在幾乎所有領域中,只要中國想下場,那麼她就一定能夠獲得競爭優勢。

10). 中國製造業的全球化比率(GGR)簡而言之,就是中國生產的工業產品中有多少物件是由國外進口的,進口愈多全球化比率就越高(如來料加工),反之則愈低。目前來看,只有那些最先進尖端的領域暫時還是個例外(如晶片和生物科技),其製造業金字塔塔尖的主導權仍然被G7國家掌握在手裡,如果中國真的想要爬上尖端科技最高峰,那麼其在工業化進程上的最後一公里路,就注定會是最難走的。

(註)本文使用OECD最近發佈的TiVA數據庫2023年更新版資料

The post 中國製造業的全球化挑戰和機遇 appeared first on 報新聞 Mega News.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