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菸草可以吃嗎 陳傑憲 棒球

培訓長者適性運動指導員 慈善醫療照顧僧伽大眾

慈善新聞網/ 2024.02.07 15:59

慈濟基金會、慈濟大學與中華僧伽長照協會舉辦長者適性運動指導員培訓課程,學員有法師、護理師、大學教師、志工等各界人士。

  台灣將在2025年步入超高齡社會,根據衛福部推估,屆時每五個人中,就有一位長者。依著「關懷長者,就能解決大半的社會問題」為方向,慈濟基金會、慈濟醫療財團法人積極布建社區長期照護網,社區關懷據點與醫療網絡遍布全台,投入照護服務量能,幫助長者在地安老。

  其中,寺院道場或獨居的法師一樣不脫生老病死的自然法則,隨著年齡漸長,老後也可能面臨失智失能要人照顧的生活。因此,中華僧伽長照人文關懷教育協會希望結合慈濟慈善、醫療志業體的資源,提供健康促進、轉介照護等長照方案,一起照顧僧伽終老。

中華僧伽長照協會理事長會常法師表示,僧眾年老也有身體機能退化的問題,結合慈濟基金會、慈濟醫院的資源,不蓋養老院,也能提供年邁或患病法師持續性健康照顧。

  安老終老的第一步,就是推廣健康促進,長者在日常生活中定期定量運動,延緩失智失能。慈濟基金會慈善志業發展處、慈濟大學體育教學中心與中華僧伽長照協會共同舉辦「長者適性運動指導員培訓課程」,原本規劃一期課程,結果報名踴躍迅速額滿,另再加開一期。

  2023年12月9日、2024年1月20日起共辦理兩期,每期三個周末六天,來自全台各縣市寺院道場的法師,以及醫療院所、長照或學校等機構的從業人員、志工共101人,在元亨寺台北講堂上課。2月4日的結業式中,計有81人通過考核取得指導員資格。這些人完訓後回到各地寺院、社區,都能為長者量身訂做,從旁指導合適的健康促進運動。

社區志工參加長者適性運動指導員培訓,通過慈大教授驗收學習成果,回到社區關懷長者實作,發揮慈善的良能。

  「法師健康時照顧大眾的法身,年老時我們就要照顧法師的色身。」中華僧伽長照協會理事長、元亨寺台北講堂監院會常法師說,感恩證嚴上人抱持「我們都是一家人」的慈悲心念,促成這項美事。會常法師有照服員資格,也有照護法師的實際經驗。會常法師表示,人人都會老去,大家一起關心僧伽老病照護議題,僧眾法親老年得到更多照顧,弘法利生造福無數人,也是共修共學的成長機會。

慈濟科技大學長期照護研究所退休教授黃新作老師(右),指導學員方塊踏步運動,幫助長者預防延緩失智失能。

  「今天來參加培訓的學員,第一個受益的就是自己,用在自身,再推廣至僧眾。」慈濟基金會呂芳川主任提到,隨著身體機能老化,出現肌少症、衰弱、尿失禁等問題,吃藥無法根治,唯有適合長者保健的適性運動,針對個別需求開立運動處方簽,才能延緩老化。

  「我想把學到的適性運動,帶回去給道場附近四十幾戶獨居的老師父。」南投雲水蘭若的宗演法師也是慈濟大學宗教研究所校友,這次參加適性運動指導員培訓,翻轉了固有的觀念,原來長照不是等到人躺下來的長期照顧,而是積極設計預防性的適性運動,幫助長者延緩失能、失智。

僧伽長照協會邀請第一期學員回來當志工,成為第二期學員的助教,指導正確運動。

  另一位慈大宗研所校友宗怡法師認為,僧眾不只有自我內學的修行,有能力照顧自己的身體也很重要。身體是修行的生命共同體,推廣適性運動是僧伽自我照顧的良方。有了健康的身體,每個人在修行之路上才能走得更長遠,然後能夠利益眾生。

  「臨床上觀察到有些長者病患,其實不完全需要進到安寧病房臨終,或許還有機會回到家庭,回歸社會呢!」服務於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安寧病房的護理師盧巍之表示,由於近年來人口結構老化,衛福部已經把末期衰老長者納入安寧病房收治。「其實他們就是缺少適性運動。學習這些課程,推廣到臨床上的護理人員,教導家屬及照顧者陪家裡的長者做運動,實踐在宅善終的理念。」

慈大體育教學中心黃森芳老師(前)指導學員肌力運動,幫助長者預防身體機能老化造成的衰弱無力。

  「沒想到尿失禁,可以做適性運動來改善。」元亨寺台北講堂、衛福部台北醫院的志工葉瓊櫻表示,尿失禁是許多長者都會遇到的問題,學習這套運動,分享給身邊的親朋好友,利己又利他。

  中醫師林奕安在新竹普淨寺為長者服務,以中醫大醫治未病的角度來看,長者適性運動預防勝於治療,減少長者跌倒失能、失智的機會,林奕安希望運用所學為照顧法師貢獻力量。

  僧眾一生傳善於大眾,老邁時卻不一定能夠得到妥善照顧。結訓不是結束,而是開始,每個人將所學回饋法師,普及大眾,一起帶動美善的循環。

考前複習,學員們彼此交流。

撰文/洪乃文、賴月紅;攝影/林厚成、耿美華、何述偉、僧伽長照協會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