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體驗生態與人文之美 山豬湖生態親水園區二期完工啟用

台灣好報/ 2024.02.01 19:40

【記者 劉蘇梅/桃園 報導】桃園市長張善政今(1)日上午出席「大漢溪山豬湖生態親水園區二期工程」啟用典禮,大漢溪是桃園歷史的起點,是先人開墾、形成聚落的重要軸線,更是桃園在地觀光熱區,桃園市政府水務局利用大漢溪水岸周邊土地,配合最新推動的「大龍門觀光廊帶計畫」,以永續經營與累積價值的角度,帶動大漢溪沿線發展,串聯中庄吊橋、中庄調整池、大嵙崁親水園區及瑞興濕地,打造生態、觀光、環保及優良水質的國際級水域環境。

「大漢溪山豬湖生態親水園區二期工程」為「大龍門觀光廊帶計畫」於鳶山堰至武嶺橋河段間最重要的觀光遊憩核心,第一期工程已發現山豬湖擁有獨特的山河景觀,但考量剛復原的生態敏感性,只針對中央連續水池進行工程,打造18公頃生態園區。第二期工程順應近年持續推動的生態復育及環教推廣,在生態日益豐富、民眾也更了解生態園區之意涵時,啟動二期工程,將面積擴大為28公頃,填補零星生態缺口,將先前發現埋藏於山豬湖植被之中的特色地景,重現於大眾的眼前。本工程經費約新台幣7,500萬元,於111年7月15日開工並於112年10月27日完工報竣,於今日正式啟用。

第二期工程藉山河為主軸,營造「大溪綠崁、津畔尋岸」園區願景,規劃山林及濱溪軸帶兩大觀察路徑,山林軸帶以循環經濟理念採用透水碎石鋪面及現地土壤再利用之固化土鋪面,維持自然景觀,兼顧工程減碳及多孔隙生態機能,再加上新增生態草溝棲地優化,帶給山豬湖螢火蟲季更完善的孕育基地及環教課程視角;濱溪軸帶透過重力流引入溪水,營造600m生態河道,找回山豬湖舊河故事,河道深淺設計創造多樣化水道棲地,將成為台灣原生物種高體鰟鮍與田蚌的復育基地,喚起台灣早年農村生態繁榮的共同回憶。

第二期工程開放後,將由園區長達3公里的山線、水線環狀探索路徑,帶領民眾上山下河看見大漢溪深厚的生態、文化、地質底蘊,揭開埋藏於山豬湖內的16處生態亮點教育窗口,營造全新環境觀察體驗,山林軸帶順應自然地貌起伏,走進河階崖線看見河階岩盤褶皺與林下豐富的蕨類地景;濱溪軸帶則下踏河岸高灘地看見水流鬼斧神工下的河底龍骨及水道波光粼粼的水中生機。

大漢溪山豬湖生態親水園區一期工程完工後已經成為大眾日常觀光旅遊的熱門景點,每年吸引超過20萬人次來訪,第二期工程開幕後,擴增10公頃的生態綠地,將使山豬湖園區擁有更完整一連串的遊憩序列,大幅提升園區遊憩活動深度與時間,後續配合中庄吊橋串聯右岸月眉人工濕地、月眉休閒農業區,左岸中庄調整池、大嵙崁親水園區及瑞興濕地,形成大漢溪兩岸超過7公里密集連續的水岸遊憩軸帶,有望使遊客人潮更加興盛。

水務局依據桃園市國土計畫正持續對大漢溪兩岸水土空間資源進行整合利用規劃,後續山豬湖園區將持續開辦整年度一系列的環境教育推廣活動,帶給民眾富有知識又充滿趣味的生態課程,左岸的瑞興濕地公園也即將於近期完工,成為一處21公頃的生態綠洲,提供民眾約1.6公里的休憩步道,一探濕地內豐富的生態資源,考量山豬湖為大龍門休閒旅遊核心熱點,水務局也已著手進行服務設施相關規劃,預計新增停車空間、休憩中繼點及遊客服務中心等設施,來因應日益蓬勃的觀光發展脈動,打造完整且高品質的水岸環境遊憩體驗,成為值得大家親訪的桃園大漢溪之美。(圖:記者劉蘇梅翻攝)

新聞圖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