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麥當勞 應曉薇 九淺一深

KPMG 安侯建業舉辦產業聚焦論壇 生醫新曙光 接軌國際利基與挑戰

中央社/ 2024.01.26 15:50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126 15:50:57)全球生技醫療領域發展迅速,醫藥產業由傳統藥物轉變為細胞與基因療法,臨床應用逐漸增加,在多項治療也取得重大進展,除技術創新突破外,策略與法規調適鬆綁亦是關鍵推手。臺灣自2018年特管辦法開放後,為該領域立下重大里程碑,目前「再生醫療雙法」進入立法院審議程序,雖有部分議題待協商討論,但長期而言,仍是未來治療主力。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今(26)日舉辦「生醫新曙光 接軌國際利基與挑戰」,也同步發表《崛起新興力 展望再生醫療願景》報告,邀請產業專家共同探討如何將各界資源集中整合以加速生醫發展進程,厚實臺灣資本市場力量,進入國際生技賽局。

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今(26)日舉辦「生醫新曙光 接軌國際利基與挑戰」左起KPMG安侯建業健康照護與生技產業主持人蘇嘉瑞、向榮生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洪懿珮、臺北醫學大學藥學院學術副院長張偉嶠、臺灣證券交易所上市一部組長張雪真、KPMG安侯建業執行長施威銘、KPMG安侯建業健康照護與生技產業主持會計師郭欣頤等人一同與會。

KPMG安侯建業執行長施威銘表示,根據《崛起新興力 展望再生醫療願景》報告指出,不論是卓越醫療體系、健保資料庫、強大研發與製造能力,以及國際大廠的關注與投資,臺灣在發展生技醫療方面皆具相對優勢,企業應把握優勢,爭取與世界尖端生技產業連結,增加國際能見度;此外,面對國內研發資金不足、法規限制以及專利知識價值的重視度等問題,若相關法規及審查機制與國際同步接軌,給予生技利於發展與創新的場域,便能吸引資金與人才的投入,確保在國際競爭中的長遠成功。

生技醫藥屬創新研發與附加價值兼具之高附加價值產業,為厚植臺灣生醫實力及資本市場競爭力,政府與主管機關分別在政策法規及市場面積極推動,以促產業發展、提升市值占比。臺灣證券交易所去年底宣布「強化生技產業發展策略」積極打造上市生技產業新聚落,鬆綁創新板規定及強化生技產業發展,臺灣證券交易所上市一部組長 張雪真表示,生醫為下一世代新興產業,在孕育及支持生技產業之政策上,臺灣資本市場勢在必行,未來將結合一般板與創新板力量,發展生技產業市值達5千億元,並計劃於三年內將該產業市值占比提升至2%,且目標將市值進一步擴增至5%,形塑產業新藍圖,打造上市新聚落。

2023年國內生醫產業市值突破1.2兆元,投資額已超過4,500億元,而去年底陸續有幾家生技公司完成掛牌,截至目前亦有多家生技公司獲主管機關審議通過,申請送件持續增加,整體生技產業再掀IPO風潮。KPMG安侯建業健康照護與生技產業主持會計師 郭欣頤指出,由於生技研發需投資大量資金,且研發期間長,可能產生鉅額虧損或仍無法產生獲利,因此大部分會以科技及文創事業申請IPO,除設立年限不受限制,獲利能力亦不受限,僅受「最近期淨值不低於股本2/3」之規範,而經濟部產發署對此審查重點係著重於申請公司產品、研發及技術開發成功具市場性。郭欣頤提醒,生技公司需特別關注幾大財務會計議題,包含收入認列、無形資產減損評價、員工獎勵、併購及組織重整、營利與非營利間之利潤分類以及關係人交易。生技醫療製藥產業公司宜事前做好規劃與相當準備,俾能成功順利申請掛牌。

因應照護與治療需求增加,醫療樣態開始走向精準化及產業化,再生醫學更是備受矚目,其中尤以幹細胞最具潛力,可從骨髓、脂肪、臍帶取得,具分化、抗發炎及修復組織潛能,可開發多種再生醫學產品。向榮生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洪懿珮認為,來自健康年輕的異體幹細胞是未來最具再生醫學潛力的應用,可降低客製化負擔、同時解決自體活性不足及耗時等待培養的問題; 此外,幹細胞分泌物有豐富的生長因子及外泌體,也是再生醫學的潛力新星。

製藥科技日新月異,藥品劑型種類複雜,因此,現今藥品在儲存、運送、操作、使用與管理的條件越趨專業,對於臨床用藥安全及上市後藥品監視要求也更是謹慎,而建立與國際接軌的審查機制並兼具扶植生技醫療產業發展一直是臺灣努力達成的目標。身為臺北醫學大學藥學院院長,同時亦是食藥署再生醫學諮議委員會委員的張偉嶠指出,或許,我們總是推崇科技日行千里,認為科技帶來的好處立竿見影,卻往往容易忽略高科技也可能帶來傷害,而我們能做的就是遵循科學研究的邏輯與遵守藥品審查的機制,這樣才可以保障病人權益。

針對生醫產業在財務會計、稅務優惠及法規監管,KPMG安侯建業健康照護與生技產業主持人蘇嘉瑞建議,由於產業特性及其發展,將衍生特殊且影響深遠的專業議題,期待我國生醫產業能瞭解相關政策方向與實際操作方式,在醫療服務與生技產業共同協作以發揮最大效益,達成科技進步、病人權益及產業發展三贏局面。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