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醫學大學與貝殼生技有限公司簽署技術轉移協議儀式。貝殼生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元傑(左2) 、前北醫大口腔醫學院王大源院長(右2)和臺北醫學大學事業發展處技術移轉中心黃修致副理(右1)一同合影。
【焦點時報/記者羅大元報導】近年來,台灣患有睡眠障礙的人口呈現明顯增加的趨勢,由2014年的12.78%上升至2022年的26.81%。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每年使用安眠藥的顆數更已超過10億顆,突顯睡眠障礙已成為台灣一項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
▲前北醫大口腔醫學院王大源院長(右)說明呼吸中止症的嶄新角度,期盼可以幫助更多世人,貝殼生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元傑(左)對此表示樂觀。
為應對「睡眠障礙」現代健康挑戰,台北醫學大學自2020年起,結合牙科與胸腔科的權威專科醫師,跨領域合作進行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研發。透過引入人工智慧(AI)模型進行影像資料分析,並成功研發出一種可客製穿戴及客製化位移口腔肌肉的矯正器。這項創新技術無需手術、整形或配戴呼吸器,僅需在睡眠期間佩戴,開啟呼吸道輔助患者更好睡眠品質。
北醫大為將這項先進技術有效推廣,近日與貝殼生技有限公司簽署技術轉移協議,將「用於矯正阻塞呼吸中止症的咬合器製造方法」技術授權給貝殼生技公司。這一合作將有助於進一步將臨床研究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透過系統性的市場推廣,推動社會福祉,期改善人們的睡眠生活。
引發睡眠障礙的原因多樣,北醫大表示,根據美國學者的統計,約有20%的成年人罹患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其中90%未經診斷及治療。根據台灣人口估算,這可能影響逾3百萬民眾,增加患心肌梗塞、腦中風等風險,因此急需有效的治療方法。
北醫大表示,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可能導致多種嚴重健康問題,且研究還指出,隨著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嚴重程度增加,高血壓的發生率呈現線性增加的趨勢。目前治療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方法存在著一些挑戰,不僅具有侵入性風險,還讓患者抗拒就診,整體患者就診率低於1%,治療率更低。
前台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院長王大源指出,傳統的治療方式主要使用「陽壓呼吸器」,然而其機器龐大,攜帶不便,且在使用過程中可能產生噪音,影響患者的睡眠品質。至於新研發的矯正器,克服這些缺點,提供更方便、舒適的治療選擇。
貝殼生技作為台灣新興的生技公司,致力於AI睡眠醫療科技的推動。這次技術轉移協議不僅是對貝殼生技的肯定,更是睡眠治療領域的一大突破。該公司將藉此機會積極參與台灣及國際產學合作,推動創新科技的應用,期能為台灣的醫療科技在國際市場創造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