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呼籲各國簽署WHO的大流行病協議,為對抗「X疾病(一種假設會在未來引發大規模傳染的病原體臨時名稱)」做好準備,若其真的出現,致命率可能達到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的20倍。對此,台大感染科醫師黃立民表示,目前過度使用抗生素,導致產生嚴重抗藥性外,加上全世界新的抗生素研法速度也很慢,「快要無藥可用」,建議政策應嚴加管制抗生素使用,同時也要尋找其他減少細菌機會,逐步減少抗生素的使用。
外國媒體報導,譚德塞在瑞士達佛斯世界經濟論壇上表示,武漢肺炎就是歷來第一起「X疾病」,在武肺之後為另一場傳染病做好準備很重要,由於醫療系統的不足,全球有很多武肺患者在疫情時去世,透過WHO大流行病協議,能有效地幫助各國更好地應對未來疫情。
譚德塞指出,大流行病協議可以將所有經驗和解決方案集結在一起,其中包括建立預警系統、協調供應鏈、推動藥物研發等等。另外,許多發達國家在追蹤接觸者上出現問題,導致武肺疫情不斷擴大,因此基礎醫療服務也需要改善。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呼籲各國簽署WHO的大流行病協議,為對抗「X疾病(一種假設會在未來引發大規模傳染的病原體臨時名稱)」做好準備,若其真的出現,致命率可能達到新冠肺炎的20倍,可能會導致全球7500萬人死亡。
據報導指出,新冠肺炎疫情過去3年多來,在全球已造成近7億人感染、將近700萬人死亡。世衛組織採用「X疾病」一詞,來代表假設性的疾病,可能由已知或未知病原體引起,且隨時可能爆發,構成重大公衛風險,有待進一步研究與監測。
對此,台大感染科醫師黃立民表示,「X疾病」說法已經出現很久,是為了要假設萬一出現嚴重的病毒情境,該如何應付,而目前新冠肺炎就可說是第一個出現的「X病毒」。
黃立民直言,大型傳染性疾病,平均約10~20年就會出現一個,但如今已經越來越快,且剛出現新興疾病時,致死率一定非常高,需等待一段時間後才會下降,觀察如今的Omicron正是如此,致死率比一開始武漢原始株下降了許多。
至於下一個X候選病毒株,黃立民認為,應該還是會由哺乳類傳開的冠狀病毒為主,萬一再度發生院內感染,恐怕會引發嚴重後果。
黃立民也憂心,目前過度使用抗生素,導致產生嚴重抗藥性外,加上全世界新的抗生素研法速度也很慢,「快要無藥可用」,建議政策應嚴加管制抗生素使用,同時也要尋找其他減少細菌機會,逐步減少抗生素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