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奕廷/綜合報導)近期虛擬貨幣傳出好消息,美國SEC點頭開放比特幣現貨,是虛擬貨幣比特幣的重大里程碑!畢竟距離業界第一次申請比特幣現貨ETF,已經過了十多年。
圖/美國SEC點頭開放比特幣現貨,是虛擬貨幣比特幣的重大里程碑。(擷取自Pexels)
這次獲得通過的ETF總共有11檔,包括貝萊德的iShares比特幣信託、灰度比特幣信託、ARK 21Shares 比特幣ETF、Bitwise比特幣 ETP 信託、WisdomTree比特幣基金、Fidelity Wise Origin比特幣信託、VanEck比特幣信託、Invesco Galaxy比特幣ETF、Valkyrie比特幣基金、Hashdex比特幣ETF 和富蘭克林比特幣ETF。
而台灣誰最敢投資虛擬貨幣呢?業者MaiCoin平台與MAX交易所分析交易數據顯示,25到35歲是主要使用者,往往快速進出平台買賣,40到50歲族群平均投資金額較高,且持有期間相對較長,推斷若台灣有新幣圈投資商品,年輕人會優先嘗試,但壯年具一定資產的族群風險承受度較高。
MaiCoin指出,虛擬貨幣投資人都清楚投資有風險,交易本質與傳統投資商品相似,即投資前先將資產運用、商品了解度、損益承受度等列入自身風險承受係數,再選擇最適合的投資方式。
圖/MaiCoin指出,投資前先將資產運用、商品了解度、損益承受度等列入自身風險承受係數,再選擇最適合的投資方式。(擷取自Pexels)
Rybit指出,在台灣幣圈有5種常見的投資方式,第一為持有與長期投資(HODL),屬最基本投資方式,投資人購買虛擬貨幣後,置於錢包長期持有,期望價值上升再買賣,風險相對較低;其次為賺取穩定幣利息,投資人將資金轉換為USDT、USDC等穩定幣,在虛擬貨幣借貸平台上存入,收取平台回饋的利息,須留意平台信譽及風險;第三為現貨交易(Trading),在平台上買賣賺價差,風險程度中等偏高。
另2項風險更高的投資方式如參與初代幣發行(ICO)或代幣銷售,即投資人在新虛擬貨幣發行時購入,新幣種成功與否往往難以預測;流動性挖礦與去中心化金融(DeFi),指不透過交易平台,而在去中心化金融平台提供流動性,換取代幣獎勵,潛在收益高,但可能面臨多種風險。
《引新聞》提醒您: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投資者應依其自行判斷。
更多引新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