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家嘯 報導
政府近來全力打詐,但相關案件卻有增無減。根據警政署統計資料,台灣近年來詐騙金額及件數從2020年起逐年攀升,去(2023)年截至11月底止,詐騙件數已超過3.5萬件、金額逾79億元,雙創史上新高。此外,經濟部已要求大型零售通路訂定個人資料檔案安全維護計畫,防制會員個資外洩遭詐。
2020年全年詐騙案件共2.3萬多件、金額42.5億元;2022年已增至2.9萬餘件、金額69.6億元。到了去年11月底,詐騙件數及金額繼續攀上高峰,其中件數更寫下近7年最大增幅。而金管會資料也顯示,去年4~11月,非法投資的詐騙廣告逾1.55萬件,光11月就有近4,500件,創統計以來單月新高。
同時,警政署提供去年前3大詐欺案及詐騙金額供金融業者參考,依列案數量排序為投資詐騙、網路購物詐騙、誘騙民眾解除分期付款等。其中投資詐騙去年1~11月已列案突破1萬件,占比30.17%;詐騙金額更直衝47.49億元,比例高達59.52%。
居次的網路購物詐騙,去年被警政署列案的有7,643件、占22.26%;金額4.7億元、比率為5.89%。至於誘騙解除分期付款的詐騙案件則有6,366件、比重18.54%;金額7.8億元,占比9.78%。
事實上,銀行業者已經意識到網購詐騙日益嚴重,因此對於網購商家、第三方支付等實名認證的要求漸趨嚴格,金管會也多次發函提醒銀行。不過比起網購或分期付款詐騙,金額最大的還是投資詐騙,這也是銀行臨櫃阻詐的最大障礙,甚至必須通知派出所警員勸說民眾。
另外,為防堵消費者個資外洩,經濟部要求大型超商、超市、百貨、量販店等業者須在今(2024)年1月31日前,完成訂定個人資料檔案安全維護計畫,估計約有4,000家大型綜合零售業者受到影響,違者最高可罰1,500萬元。
經濟部指出,民眾購物經常會被要求加入會員、提供個資給店家,為防止店家未善盡保護個資之責,去年8月發布「綜合商品零售業個人資料檔案安全維護管理辦法」。主要規範資本額在千萬元以上,並有招募會員或可取得交易對象個資的零售通路,須於6個月內訂定個資安全維護計畫,今年1月31日是最後期限。
經濟部提到,估計約有4,000家大型綜合零售業者,必須訂定個資安全維護計畫,主要是超商、超市、量販店、百貨公司等,因招募會員較多,且較有能力與資本進行個資維護,而電商則不在這次規範之內。
原文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