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上腹深層的腹痛、痛到背後,且噁心、想吐、沒食慾,很有可能是急性胰臟炎正在發生。國泰醫院消化內科江技坤醫師提醒,胰臟最常見的三大疾病:急性胰臟炎、慢性胰臟炎、胰臟癌三者息息相關,且胰臟癌惡性度高,呼籲盡早預防,並留意相關症狀。
胰臟最主要的3大疾病。
胰臟炎/癌,三者息息相關!
胰臟三大疾病:
江技坤醫師表示,胰臟最主要的疾病就是胰臟炎和腫瘤,胰臟炎可分急性和慢性,胰臟腫瘤也有良性和惡性之分,其中最具威脅性的就是有癌王之稱的胰臟癌。
急性胰臟炎:
急性胰臟炎引起的原因,最常見的風險就是膽結石,約佔6成;酗酒則排名第二,約佔2成;高三酸甘油脂則排名第三,約佔1成。其他像是部分藥物或感染也可能引起,但診斷不易,多為臨床診斷。至於胰臟先天或因腫瘤等後天結構異常、家族史,也會增加相關風險。
相關症狀:
急性胰臟炎症狀包括上腹、中上腹、偏左上腹疼痛、噁心、想吐、食慾不振等。由於胰臟的位置位於後腹腔,在胃和脊椎的中間,胰臟出問題時,也可能以背痛呈現,且不論是腹痛或背痛,通常是痛到想掛急診一般。而因為胰臟炎會是全身性的影響,因此嚴重則可能發燒、畏寒,甚至是呼吸衰竭、腎衰竭、休克等。病情妥善控制下,輕微通常7日左右康復,嚴重則可能住院一個月。
慢性胰臟炎&胰臟癌:
慢性胰臟炎是一種胰臟損傷的持續性反應,通常是經歷過多次急性胰臟炎後,胰臟反覆發炎受損後造成的,將持續長期症狀、慢性腹痛,這也是為什麼許多慢性胰臟炎患者常有藥物成癮的原因之一,就是依賴止痛藥。而慢性胰臟炎也正是胰臟癌最主要的風險之一。
癌王-胰臟癌早期症狀不明顯,
醫指警訊,2族群也提高警覺!
胰臟癌不明顯症狀:
江技坤醫師表示,胰臟癌早期可說是沒什麼症狀,通常在中晚期時出現,包括體重減輕、食慾不振、容易倦怠等各類癌症常見的不明顯惡病質症狀,稍較明顯的就是腹部不適,接下來更明顯能夠觀察到的症狀就是黃疸,眼白和皮膚將會泛黃。
除非是腫瘤長在頭部:
江技坤醫師指出,除非腫瘤是從胰臟的頭部開始生長,在早期約1-2公分時就壓迫到膽管、出現黃疸,因而有機會提早發現。否則長在體部的腫瘤要夠大,或許才有機會造成黃疸,但機率不高,只有10%左右。長在尾部的腫瘤基本上不會壓迫到膽管,中後段通常都要到腫瘤大到某到程度才會產生如腹痛、腹脹、食慾下降、體重減輕等症狀。大致而言胰臟癌的症狀可說是非常不明顯。
反覆胰臟炎、中高齡糖尿病,
也可能是胰臟癌引起?!
值得注意的是,胰臟癌也可能合併引起急性胰臟炎或糖尿病,也就是說,若是反覆出現找不出特定原因的急性胰臟炎,或是在50歲之後出現糖尿病但無糖尿病家族史,就得提高警覺合理的懷疑是否胰臟出現問題。
快戒油膩飲食防癌王-胰臟癌!
醫教3觀念,防範從日常著手。
江技坤醫師表示,胰臟炎是個沒有特效藥的疾病,主要以禁食為主,讓胰臟休息,配合足夠點滴輸液為主,若有疼痛則給予止痛藥物。而反覆出現、發展至慢性胰臟炎也可能增加胰臟癌風險,且胰臟癌又具有難發現、難治療、惡性高等特性。因此防範勝於治療,呼籲從日常著手。
除了預防膽結石,飲食以清淡為佳,盡量避免高飽和脂肪、多肉飲食、煙燻或再製肉品等。也建議避免抽菸、酗酒,兩者都是胰臟癌風險之一。若有糖尿病、胰島素阻抗、家族遺傳、基因變異等,或是反覆出現找無原因的急性胰臟炎、50歲以上才出現糖尿病,也應盡早定期檢查胰臟。養成良好的日常習慣,並留意身體狀況,更有利身體健康!
《延伸閱讀》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