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0104 17:11:56)
民主社會的發展進程中,選舉可謂是最重要的人民行動、個人意識的價值彰顯。包含台灣在內的眾多民主國家,選舉向來是個嚴肅議題,在各層面創造改變絕非易事。然而在每次的結果揭曉之前,連串流程卻停滯不前,箇中原因自然和選舉具有強烈的敏感性息息相關,選舉項目皆被法規所嚴格規範,長年來難有設計專業介入的空間,因此多數製作物由主責機關直接編輯、發布。
台灣設計研究院(下稱設研院)以「設計力」作為改變社會之動能,致力與社會共創許多引領當代風潮、貼合國際趨勢的公共服務精彩案例。早在2021年,設研院即主動向中央選舉委員會(下稱中選會)敲門拜訪,以每次選舉皆會派發至家家戶戶的實體公報作為第一階段的合作標的,同時討論出後續優化項目的目標時程,盼望讓選舉在台灣擁有更多設計能量的導入,提供選民更清晰、順暢的選舉體驗與投票現場。
設研院在面對公共服務的議題一直存在明確定義,從國家政策、共通性、開放性、合作共創乃至於終端的共同維護,選舉議題涉及全台、公共性極高,因此理性、公平、客觀就是基本精神。在這樣的系統整合思維前提下,歷經40多年發展的台灣選務經驗,隨著時代發展已在人民心中建立高度信任感,這樣的穩定狀態是最適合導入美學思維的時機點。
中選會和設研院攜手共創的第一階段是2021年12月的公投公報,在符合法規與原來的預算限制下,對於版面結構進行大幅度改造。雙方歷經半年時間,率領顧問及設計團隊,提出公報創新設計:如公報刊頭由傳統書法字體改為黑體,呈現簡潔而理性的效果;善用法規的紅黑限制,以紅色強化重要資訊;版面欄位以直式橫書並分多欄形式呈現,減少每行字數,降低閱讀疲勞感;重新設計之版面使每案於同一頁面呈現,便利完整閱讀;此外新增透視視角的投票流程圖,以投票權人進入投票所投票視角呈現,讓民眾有清晰的動線概念,有助加快投票流程。
公共服務始終牽繫著眾多的關係人──跨單位、跨部門、多元使用者,溝通與執行過程的繁複和滾動式調整都是為了最終呈現與應用上的直觀性。第二階段持續針對選舉公報及其相關印刷品(如投票通知單、選票)改造,同時新增投開票所標示的優化。
當眼光移轉至選民熟悉的投開票所,可發現過去現場總充斥各式獨立文案、不同尺寸及色彩的張貼文宣卻在傳達相似訊息,因此首要必須著手的是整合色彩、尺寸並合併關聯訊息以強化溝通效率。執行團隊以三種主要型態的投開票所(學校、宮廟、區里民活動中心)進行布置示範,以民眾需求視角提出具整體性且清晰的指標系統,並提供投開票所清晰的SOP,方便選務人員更有效率地張貼指標。
歷經公報及投開票所標示的改造,第三階段擴大優化項目,包含政見發表會、中央選情中心及投開票所內的遮屏等項目,都是團隊著眼之處。過去相關發表會之片頭動畫為各電視台自行設計,本次優化包含建立一致的政見發表會片頭動畫,以中性立場與角度,避免敏感的數字、文字或人物照片等內容。同時也提出電視轉播畫面的資訊設計及舞台布置建議予電視台布置時參考,使公辦政見發表會呈現台灣選舉美學品牌一致性與專業形象。
針對選舉開票時最受矚目的中央選情中心提出資訊螢幕的版面優化,改善過去藍屏黃字、楷體的閱讀背景,以中性色彩、文字呈現,聚焦重要資訊。另也提供場地布置建議,以中性、理性的前提重整現場調性。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上述視覺層次的資訊傳達之外,執行團隊調研了為數眾多的國際案例,將對投開票所內的蓋章處遮屏進行設計優化。遮屏同時考量選務人員在意的便利性、隱蔽性和整體形象;與選民期待的專業度、安心感與適合不同使用者的尺度規劃。新的遮屏設計亦將率先引入即將到來的2024總統大選之1間示範投開票所(台北市瑠公國中804教室)中,逐步讓本地的選舉美學產生顯著的全面提升,正向引領台灣整體民主形象。
《經濟學人》於2022年民主指數的報告中公布台灣位居世界第10,同時也是亞洲之冠。當台灣在國際舞台上已被公認為亞洲民主典範之時,設研院期待透過設計的導入,進一步建構更專業的選務現場環境。張基義院長提及,我們應該更有自信讓民主跟設計並進,提升台灣的選舉體驗,而透過三階段的合作有助於建立機關信心,也從中滾動式修正,讓所有的選務項目更臻完善,設研院也將會把三年的成果匯集成冊交付給中選會,便於未來的執行與複製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