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大谷翔平 徐名駒 鼎泰豐

寶寶出生的喜悅,別讓「新生兒黃疸」來攪局!

優活健康資訊網/胡奕暄 2024.01.04 11:30

新手媽媽們生產後總是期待能和寶寶一起出院回家。但常常因為「新生兒黃 疸」必須住院治療的焦慮,給有新成員加入的家庭,蒙上了一層陰影。

寶寶出生後,新生兒黃疸 是常見的醫療問題 
新生兒黃疸,是寶寶出生後2週內很常發生的住院原因。根據美國研究,超過80%的新生兒在出生後會有一定程度的新生兒黃疸,其中約有7%左右的寶寶會 因此住院治療。臺北榮總關渡醫院小兒專科吳子聰教授表示,根據寶寶妊娠週數、出生 體重、出生後天數 ,以及臨床症狀表 現 的不同,新生兒黃疸收治住院 的標準也不相同。

目前針對新生兒高黃疸的治療主要為住院照光治療。排除需要立即處理的病理 性原因(例如:新生兒感染,新生兒膽道閉鎖,急性溶血等)後,會以特定波長的 藍光進行光照治療,協助膽紅素加速排出。少數極高黃疸的孩子,則可能需要換血治療來快速降低血中高量的膽紅素。

充足奶量、排便,以及腸道菌相健康,和新生兒黃疸息息相關 
黃疸是一種膽紅素在血中堆積,造成皮膚及眼白變黃的一種現象。人體紅血球在被代謝後,會分解出膽紅素,由肝臟經膽汁排入腸道系統,再藉由腸道菌協助作用後自糞便排出。一般來說,剛出生的寶寶由於紅血球代謝快速,且肝功能及腸道功能都相對薄弱,膽紅素排出較慢,因此會出現新生兒黃疸的現象。

若寶寶出生後沒有得到充足的奶量補充,熱量、水分都不足,再加上新生兒本 就不穩定的腸道菌叢生態,造成排便次數不足,膽紅素排除緩慢,就可能讓部分孩子的黃疸異常升高。因此,充足的奶量、健康的腸道菌,及足夠的排便,是協助降 低新生兒黃疸的重 要因素。吳子聰教授說,足量的進食及正確的哺乳 擺位改善寶寶吸吮動作,是促進排便次數及糞便量的重要因素,而剛出生的寶寶,在母乳哺育的情況下,每日糞便次數甚至可能高達8-12次。

勤觀察糞便顏色,充足的奶量,適量補充益生菌可促進腸胃道蠕動刺激排便 
吳子聰教授說,新手爸媽在帶寶寶回家後可以 多觀察寶寶膚色及糞便顏色變化,比對寶寶手冊的新生兒大便卡,並給予充足奶量。大多數新生兒黃疸在出生 10 天左右就會自然消退。此外,在2018年也有臨床研究指出,寶寶出生後即開始給予益生菌LGG補充,10天大時觀察到黃疸數值平均降低了 27.5%左 右。因此,吳子聰教授也建議,經兒科醫生評估許可,適量的為寶寶補充益生菌L GG+ B B12,有助於寶寶在出生後一個月內的腸道菌相發展,改善寶寶的腸胃健康。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