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地震 大樂透 邱軍

治療輸尿管狹窄「無創支架」成效佳

民生頭條/ 2024.01.03 15:49

記者楊艾庭/綜合報導

臺北榮總泌尿部團隊,取德國近兩千例的經驗,引進新型輸尿管支架系統,為許多苦於輸尿管狹窄,或反覆腎水腫的患者,帶來「非只微創、更能無創」的治療選擇。

臺北榮總泌尿部魏子鈞醫師表示,傳統治療腎水腫的方法,是置放「雙J導管」,也就是兩個頭都具有像J型一樣的彎鉤狀的導管,「動態」的固定於腎臟和膀胱之間。試想:如同高速公路塞車,則蓋一條高鐵,貫穿北高,疏導交通。然而,如果是暫時性、良性的原因,諸如結石、息肉等,可能數週或數月後則可移除;倘若是惡性、長期的病灶,像是大腸直腸癌或子宮頸癌治療術後,或子宮內膜異位等,往往需要長期的雙J導管置換。

此外,如果有一段輸尿管產生問題,像是狹窄甚至封閉,把這一段截掉再重接,不就徹底地解決問題了嗎?魏子鈞醫師說明,如果剩餘的輸尿管還足夠長,上述手術都是教科書中的標準做法,但如果不夠長,甚至需要截取一段腸子來修補,或是將腎臟挪移乃至重新置位,可謂大動干戈,非到最後關頭,實不得已而為之。但無論傳統剖腹手術,抑或微創的腹腔鏡(達文西)手術都有傷口,是否還有「無創」的選擇呢?

如同心臟血管狹窄阻塞,可以心導管做氣球擴張術,並置放支架,作為拓寬擴充;對於輸尿管的狹窄阻塞,需要長期置換雙J導管的病人,亦能使用內視鏡,進行氣球擴張與支架置放。一方面能免除雙J導管兩個彎頭在腎臟與膀胱的刺激,產生頻尿或腰酸等症狀,一方面此支架無需定期置換,可免除全身麻藥的心腦風險,或只有局部麻藥的不適。在三年之內只要位置固定不動,定期檢測即可;超過三年目前國際上也有報告,置放八、九年乃至十年,追蹤無礙亦可。

30歲的藍先生,青少年時期罹患骨肉瘤,十多年來除了經歷多次手術,且因腫瘤包圍右側輸尿管,須長期置放並反覆更換雙J導管,以緩解腎水腫;如果手術切除,所導致的該段輸尿管缺損,勢必需截斷一部分腸道作為修補,或是自體腎臟轉位移植,皆難以避免其重大複雜性與可能之併發症。

59歲胡小姐,109年因左側水腫,在外院置放經皮腎造廔引流管於左腰間,因深感生活不便,轉至臺北榮總治療。後續雖成功置放雙J(內)導管,可移除(外)引流管,但因需反覆更換,及雙J導管所帶來的不適,仍對胡小姐造成長久的困擾。

兩位病人性別不同,年齡差距,病因亦相異,皆於110年1月,接受新型輸尿管擴張與支架置放手術;至今除了腎水腫仍能緩解,也免除雙J導管的不適。在沒有傷口的無創選擇上,找到替代的選項。

新一代支架除本身鎳鈦合金的部分,可充分擴張,並具備記憶延展功能;同時其外的表層生物鍍膜,可減少組織增生,且平滑度的增加造就日後仍可移除的契機 。但亦正因如此,較傳統支架容易產生位移滑動等併發症,需要相當的技術與經驗,才可兩全其美。

新聞圖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