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暖化、人類活動衝擊海洋物種!澳洲藍色經濟大受威脅

民生頭條/ 2024.01.01 16:12

撰文/台大公衛學院陳秀熙教授研究團隊

海洋生物多樣性減少,以及全球暖化對生態永續與人類生存產生嚴重影響。藉由海洋保護措施,海洋物種豐富性得以維持穩定。然而目前海洋保護區中前10%的優先區域中,九成區域分佈於各國經濟海域,受到人類活動嚴重干擾。

雖然設置海洋保護區有助於生態多樣性,然而卻與經濟之間存在「權衡關係」,如同戰爭中每個種族對領土主權的追求相關之人道立場。如何平衡這物種多樣性以及人類生存,如同當前地緣政治中不同立場之平衡。海洋生態保育的三大面向包括生物多樣性、海洋糧食供應,以及海洋固碳效應。目前,全球海洋保護區的實施面積僅占3%。由於人類在整個經濟海域的活動使對海洋保護的需求大幅提升。頻繁的人類活動區域應被視為海洋保護的優先區域,通過在經濟海域的 43%和公海的6%設置海洋保護區,可實現對90%生物多樣性的有效保護。

海洋多樣性、固碳、糧食如何平衡?

海洋保護設置區可達90%生物多樣性,及89%海洋固碳能力,但會減少保護區國家27萬噸的漁獲量。如何在保持生物多樣性、固炭以及糧食三方面的平衡?科學家結合實證與元宇宙智慧方法,提供生態永續以及維持糧食供應之策略建議。

當生物多樣性權重越高,固碳效益越高,漁獲量減少衝擊則相對提高,反之亦然。研究提供了三種組合做選擇。首先,是在生物多樣性權重較低的情況下,我們需要維28% 的海洋保護區;若是要維持較高的生物多樣性則需維持71%的海洋保護區,可以獲得 91%生物多樣性和 48%固碳效益,對於保護區設置區域造成短期漁獲衝擊。若要取得平衡策略下,維持 45%的海洋保護區,則可以提升 71%生態多樣性及29%固碳效益,亦能提高92%糧食供應效應。

結合原生聚落與現代科學 澳洲守護生態多樣性不遺餘力

澳洲擁有1500萬平方公里的海洋海域,是世界第三大獨佔經濟區,通過漁業、旅遊和自然資源開發為國家帶來巨大的經濟繁榮。截至2021年,澳大利亞的藍色經濟已發展到每年1180億美元。然而,在氣候變遷以及人為活動的影響之下,建構整個生態的物種也日漸受到影響。預計2030年,海洋溫度將上升1到2度,極度威脅著澳洲生態系統的社會生態價值與多樣性發展。

澳洲在生態多樣性保育的工作上不遺餘力,藉由結合當地原生聚落以及現代科學能力來達成珊瑚保育。澳洲原住民在當地生活了超過70,000年,他們對於土地和海洋具備深刻的精神聯繫以及知識的傳承。而在近幾百年間,殖民以及氣候的變化大大改變海洋生態系統,透過結合原住民的傳統科學與生態知識,能夠在空間與時間跨度上更加了解生態系的動態。

例如:在澳洲北部的 Groote Eylandt,海洋研究員與當地 Anindilyakwa 人合作製作海底生物棲地地圖,由Anindilyakwa 人潛到海底取的採集珊瑚礁樣本,參與繪圖與科學數據和傳統知識的結合。此外,原住民管理者參與研究,可以完善整個系統的監測,在更早發現偏遠地區的環境影響。他們也可以帶領其他在同個家國(Country)的族人進行更有效的管理,支持在家國土地(on country)的教育、培訓與就業機會。

原民受到不少歷史創傷 得靠溝通與和解

與原生聚落合作的過程,很重要的是需要透過溝通與和解。由於過去原住民族受到的歷史創傷與土地剝奪,為了彌補原住民族的傷痛,透過在其家國(on country)進行真相講述(truth-telling),認知到原住民族的文化與歷史,承認過去在未經同意的情況下進行剝奪與侵略,並且與其和解達到文化復原與充權,接納原住民族人的反饋、知識交流並有權參與討論與決策。繼續討論共同恢復生態多樣性得保育行動時,也向原住民族徵求知情同意以及研究自由。此後便進行知識的傳遞與交流,進行實地考察,共同設計管理方法與經營。

然而,這樣的聯合管理目前只存在澳洲的一小部分,如果希望將當代科學與傳統生態知識結合起來,達到更好地保護社會生態價值,就需要對於原住民在環境研究和管理等方面支持以及納入更大程度的參與。

新聞圖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