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正式跨入碳權交易時代!由碳交所主導建置的國際碳權交易平台,今天正式啟動,首日一共交易8萬8520噸碳權,金額合計約80多萬美元,約合新台幣2500萬元,包含台積電、聯電、日月光、鴻海,以及中華電信、長榮、奇美、特力集團,以及各大金控,都參與買進,成為首批買方。
今天的成交價,落於每公噸3.9-12美元之間,也就是大概新台幣122~375元之間。以27家企業(含子公司)來說,平均大概每家花費92.5萬元;如果是以個別公司來算,每家大概花費55.5萬元。
碳交所董事長林修銘(如上圖,記者李錦奇攝影)說,依照目前交易機制,賣方都是國外法人,國內法人只能購買,今天的買方以金融業佔大宗,最大成交戶也是金控,他樂見金控參與, 因為金融業扮演綠色金融的角度,不管是投資面,貸款面,可關連到企業的淨零碳排,會有加速的效果;此外,電信、鋼鐵、化工、航運、半導體等產業龍頭,也都有來參與,以大帶小。
林修銘說,碳交所不是以成交多少噸為目標,而是希望幫助企業解決問題,因此內部訂定的是質量目標,而不是單單量化的目標,明年下半年,希望能建置國內碳權交易平台,讓國內法人也能扮演賣方。
碳權交易所總經理田建中(如上圖,記者李錦奇攝影)補充說明,今天上線的國際碳權交易平台,只限法人參與,開戶後,就能到專屬平台瀏覽賣方報價,每天開盤前公布,盤中不會變動,隔天才會有新報價,有意願的買方,可以直接下單買進。
「碳交所不賺價差!」田建中強調,碳權交易平台的報價,都是由國外賣方提供,來自英國、新加坡、瑞士,買方可自由選擇,碳交所初期不收註冊費、保證金、平台使用費,只有成交時,會向買方收取5%手續費。
田建中說,碳權交易,有許多公益與創新的提案,像是非洲國家建設乾淨水源,讓婦女可以輕鬆取得乾淨的用水,減少燒炭,降低碳排,也讓婦女有更多機會就業就學;另外,也有善用垃圾填埋氣補獲發電專案,降低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如下圖,記者李錦奇攝影)。
林修銘在啟動典禮上致詞時指出,對內而言,國際碳權交易平台可以幫助我國產業符合國際供應鏈、產品碳中和及ESG等要求,並提供廣大的中小企業便利取得碳權的合法管道,以後它們再也無須大費周章赴海外開戶取得碳權;對外而言,國際碳權交易平台將成為日後我國銜接國際淨零減碳交易之窗口,深化我國參與國際事務之程度,提升國際能見度。
林修銘指出,國際碳定價機制發展已行之有年,各國近年亦積極成立碳權交易平台,例如新加坡、韓國,日本、馬來西亞、印尼等亞洲國家近期也都推出碳交易平台,而我國開板之國際碳權交易平台,具有3大特色:
1. 採美元(USD)計價,除吸引更多買、賣家加入台灣市場外,更有利我國碳權市場國際化。
2. 保障買賣雙方交易安全,採「信託帳戶」交易,保障買賣雙方交易安全。
3.運用虛擬帳戶、法人統編及交易類型,有效掌握及整合「碳權流」及「金流」。
另外,國內法人買到碳權後,不能轉售,且只能進行產品碳中和、符合國際供應鏈及ESG要求等,還無法用於抵減我國碳費。
經濟部長王美花致詞時指出,碳交易不是簡單的事,包括認證、價值,都是學問,以韓國為例,一開始進行碳權交易,大家都惜售,導致碳權非常昂貴,也買不到,最後透過金融機構協助,才讓市場活絡;歐盟則是一開始釋放的碳權額度太多,導致價格太低,結果也是要做調整。相關的例子顯示,碳權交易要先有,才能知道有什麼要改善的。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致詞指出,台灣需要有碳權交易的平台,2027年所有上市櫃公司都要做好碳盤查,2029年要完成碳確信,且不只是台灣母公司,而是包含全球的子公司。今天,碳權交易平台只是起步,促進碳權價格發現,未來還可引導資金,創新技術,發揮淨零效果。
國發基金投資持有碳交所股權40%,國發會主委龔明鑫以大股東身分出席,致詞時幽默地說,碳交所不賺錢沒關係,國發基金可以長期持有,重點是有了這個平臺,提供中小企業購買碳權的機會,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今日正式推出的國際碳權交易平台,首批共上架7個碳權專案,專案類型包括潔淨水源、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和沼氣發電,專案案場位於亞洲、非洲和南美洲,賣方則來自瑞士、英國、新加坡和臺灣。平台啟動首日交易順利進行,共27家企業參與(含金控子公司合計45家),共交易88520噸二氧化碳當量之碳權,成交價格落於每公噸3.9-12美元之間。
此外,碳交所表示,近日已正式加入國際排放交易協會(International Emission Trade Association, IETA)。IETA於1999年成立,係一非營利組織,與國際碳行動夥伴組織(ICAP)、世界銀行(World Bank)並列全球碳市場三大研究組織,致力於建立國際通用的溫室氣體排放交易架構、推廣排放交易機制及提供會員因應溫室氣體排放之解決方案,目前會員已超過320個,包含國際知名之碳交所、碳權核發機構、碳權評等機構均為其會員。
未來,碳交所將透過積極參與國際活動,介紹我國減碳制度及具體作為,使臺灣與國際接軌,為我國淨零轉型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