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av 九淺一深

長輩走路腳痛一下又好了?當心「腳中風」找上身!醫警3症狀恐截肢

優活健康資訊網/常春月刊,馮逸華 2023.12.21 11:00


血管病變可能發生在身體上任何一處,發生在腦部叫做「腦中風」,發生在心臟是「心肌梗塞」;若是通往雙腿「下肢」的血管發生病變,血流不暢通,腿部肌肉組織因缺血導致壞死,就是俗稱的「腳中風」。《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告訴民眾腳中風的徵兆,可從3症狀判斷,若延誤治療當心截肢。



新竹馬偕紀念醫院心臟內科資深主治醫師林柏霖表示,指出,俗稱「腳中風」的下肢動脈阻塞,可分為急性和慢性。造成阻塞的原因則可分為血栓型和斑塊阻塞型。常見的慢性下肢動脈阻塞,由於血管狹窄惡化,患者在長距離行走或是運動了一段時間之後,發生大腿、小腿或是足部疼痛,需要休息才能緩解,這就是「間歇性跛行」的症狀,如不及時治療腳部缺血性疼痛,如合併皮膚傷口無法癒合或腳趾頭壞疽,將會大大增加截肢風險。



間歇性跛行是觀察指標

林柏霖表示,很多長輩容易將間歇性跛行誤認為退化性關節疼痛處理。如四肢末梢產生疼痛,腳部組織潰瘍或壞死,很多長輩往往都拖到很嚴重時才來就醫,此時常合併敗血症,最後也只能截肢才能保住性命。如果看到家中長輩走路一段時間後發生下肢疼痛,休息後又恢復正常,要合理懷疑是下肢動脈阻塞,趕緊去醫院做更進一步的血管檢查,避免截肢憾事。

當腳中風患者的組織壞死已無法挽回的時候,醫師首先考慮能否保存肢體,在截除壞死組織的基本條件下儘量不截肢,協助患者保留站立及行走的功能,提高生活品質。

下肢動脈阻塞可藉由微創導管方式,使用氣球擴張或置放支架或是塗藥氣球來打通阻塞的血管,術後則可大幅改善疼痛感。如果症狀較輕微者,可選擇服用抗血小板、低劑量抗凝劑或改善循環的藥物。



留意四肢的溫度和顏色

民眾如果患有三高、抽菸、洗腎患者或心血管疾病,要多加留意四肢的溫度和顏色。日常生活要好好控制三高、戒菸和保持運動習慣,以降低周邊血管病變的風險,如果發現有傷口要趕緊處理,避免小傷口惡化成大傷口,四肢末梢如感覺異常的狀況,也要儘速就醫。

如果雙腿出現缺血性疼痛、感覺異常、皮膚溫度改變等症狀,初期可透過藥物治療,但若出現休息時仍疼痛、肢體末梢發黑,又延誤治療,會造成恢復上的困難;日前健保署已開放低劑量口服抗凝血劑合併抗阿斯匹靈,可以讓腳截肢的比例下降到5成左右。



周邊血管疾病是可預防的

林柏霖提醒,周邊血管疾病其實是可預防的,患者可藉由戒菸、改善飲食習慣、適當運動及按時服用降血壓、降血脂肪及控制血糖的藥物,來達到預防的效果。另外,局部的肌肉按摩、溫水浴和穿保暖的衣物,都可促使肌肉血液循環增加,降低缺血性的傷害。

對於治療有症狀的周邊血管疾病,醫師會依個人狀況來做特別建議,包含危險因子的改善、心血管疾病風險評估、服用藥物、運動復健、血管內整型手術或血管繞道手術來治療。

目標為改善症狀及保留患者肢體的完整性及降低截肢的可能性,最終目標是降低相關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若疾病必須接受手術治療,應聽從醫師指示治療,否則下肢肌肉組織若因缺血或缺氧過久,再手術時可能來不及了。

時序即將進入冬季,民眾如出現手腳冰冷症狀,更要注意間歇性跛行的相關症狀,及早就醫檢查治療,才能避免腳中風找上你。

延伸閱讀:
走路沒多久就要停一下,恐怕是腳中風,8類人是高危險群要特別注意!!
臉部出現1現象、視力變差,可能是眼睛中風了,不治療會釀成腦中風

(本文獲常春月刊授權轉載,原文為:別以為只有腦中風,觀察「1指標」就知道腳部血管有無塞住,更要注意四肢溫度和顏色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