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糧署推動食米學園計畫,讓孩子做中學,從小認識米食文化、米食營養等正確觀念,推動20年來,累積超過5萬名學童參與,今年共有48所學校響應,18日下午農糧署舉辦112年推動食米學園計畫頒獎典禮,其中位於客庄地區的新竹關西太平國小,以及桃園中壢新街國小,紛紛獲得績優學校的肯定。 小朋友戴著斗笠站在田中央,當起小小農夫親自插秧,體會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新竹縣關西太平國小,將24節氣結合食農教育,設計課程帶著學童,體驗從土地到餐桌的米食智慧,桃園中壢新街國小,則將米食跟客家文化結合,紛紛獲得112年推動食米學園計畫績優學校。 新竹縣關西鎮太平國小校長 蔡桂榕:「這8年來陸陸續續,慢慢地將食米課程納進來,所以我們學校,除了種田還有養雞、養鴨、種高麗菜,讓孩子去義賣,挑戰他們的極限,也鼓勵他們勇敢對外發表。」 桃園市中壢區新街國小營養師 曹敬萱:「客語生活學校,我們就是讓孩子做搗麻糬,然後孩子就是自己搗麻糬之外,還配合用擂茶,然後他們就用擂茶,像我們以前傳統麻糬可能是沾花生粉嘛!那我們今年也是創意,讓孩子用麻糬除了沾花生粉之外,也可以沾那個擂茶粉。」 食米學園計畫,從民國93年推動至今已經20年,今年共有48所學校響應推廣,農糧署也從米食文化的傳承連結性,以及課程規畫教學性等面向進行評選,最後共選出6所績優學校以及6所教學潛力學校。 農業部農糧署署長 胡忠一:「實施的這些小學,他們每一家每一個小朋友的這個稻米的食用量,比往年增加了22%,另外在這個食物浪費,就是我們的廚餘減少了3分之1。」 而從多年的成果中,農糧署發現,學童除了對稻米有基本的認識,結合校園設計的課程,跟在地文化有更深的連結,也培養學童良好的飲食習慣,與珍惜食物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