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點校園集合,白晝未啟;十八點校園解散,夜幕初揭。12月16日山野教育社群師生共赴高雄藤枝國家森林遊樂區進行期末戶外踏查,沿途辨識植物、鳥聲,走訪藤枝警備駐在所及分遣所遺址,參觀日治時期六龜樟腦產業特展,隨手清除步道小垃圾,落實無痕山林LNT(Leave No Trace)精神,儼然是一場總匯自然生態與歷史人文的山林教育饗宴。
出發前校門口,從事前的檢查裝備到分裝上行李,學生有條不紊的配合著。車行奔波,去年因雨中斷的道路終於修復可直達園區,感恩之情油然而生。園區中,郭佳評老師介紹眾多品種秋海棠,學生打開登山app記錄行程軌跡與時間、海拔變化,指導同學清除一只遺棄山林的保溫瓶。賈旻曄老師講解關於藤枝森林遊樂區的歷史人文背景、六龜警備道遺跡與樟腦產業的興衰,並連結近年相關的學測題型,落實新課綱中課本內容與生活經驗的連結。
行進間,遇到突起的樹根與地勢落差,學生能夠貼心的相互提醒前後旅伴要留意腳下,且愛護環境,看到前人遺留的垃圾,能主動拾起帶下山丟棄,給自己累積福氣。
在山裡,無一不是學習場域,途經秋海棠步道、西施花步道、東藤枝山三角點、樹海步道,並且依序融入戶外教學,諸如「感官體驗」:以視覺觀察築路砌牆工法、辨認藤枝秋海棠、咬人貓、杜鵑、柳杉,以觸覺感受蘚苔與蕨類,以聽覺區分辨畫眉科與鴉鵲科。再如「示範教學」:利用貓鏟挖貓洞、高山爐頭使用,先由教師演示,指導學生操作。又如「提問教學」,例如:板根的作用?梭羅樹與筆筒樹的差異?為何需要做石砌排水涵洞?開展學生觀察、思考、判斷的歷程。向山學習,總是豐富。
久久未出門踏青的劉姿伶老師說:「沿途中總有學生歡樂的聊天聲音,增進了我前進的動力,有佳評老師不定時的補充各種實用的知識,旻曄老師在駐在所解說人文歷史,和學生有趣互動,讓我收穫滿滿。路途不難走,但卻是長時間的挑戰體能,但過程中穿插的活動──歡樂且大家分享各式食物的午餐、忽然有迫切需求適時適地的貓爪示範,都讓我印象深刻,甚至忘記了當下的疲憊感,是一趟療癒身心的旅程呢!」
第一次去藤枝國家森林遊樂區的高一感恩班徐丞宗同學,對老師解說的建立於清朝日本人延用的六龜警備道歷史印象深刻,他提到「在休息區我們煮了泡麵吃,老師帶我們上了瞭望台眺望美景,還看到了稀有的大冠鳩,好幸運!讓我覺得爬山是快樂的事。」
高一和氣賴傳宇,幫忙揹遺棄山林的保溫瓶下山,學會了使用打火機點燃蜘蛛爐,跟東藤枝山三角點拍照,學習認識山頭,實際操作貓鏟練習挖貓坑,他表示:「這次的活動讓我學到許多登山的知識,也讓我們在這堂多元選修的課程學的知識可以學以致用,感謝學校給我們這個機會到野外學習。」
山野教育的落實,藉由此次行程,不僅是課堂的講述,更是生活的實踐。有著感恩的心,及滿滿的收穫。
撰文/臺南慈中;攝影/賴碩伶、鄭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