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詐騙 新聞 mlb

成大產學研獲國家肯定 鄭友仁教授榮獲教育部國家講座主持人 鄧熙聖教授與謝淑蘭教授獲教育部學術獎

中央社/ 2023.12.18 11:10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1218 11:10:08)教育部公布第 27 屆國家講座主持人及第 67 屆學術獎名單,成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講座教授鄭友仁,從基礎學理出發跨域整合奈米技術、材料、物理及化學並落實產業應用,榮獲工程及應用科學類科「國家講座主持人」。化學工程學系鄧熙聖講座教授、心理學系謝淑蘭講座教授,分別獲得工程及應用科學類科、社會科學類科「學術獎」,是成大首次兩位教授同時榮獲教育部學術獎。

左起:鄧熙聖教授、鄭友仁教授、謝淑蘭教授

教育部為鼓勵學術發展,提高教學與研究水準、並促進大學發展其特色,設置國家講座及學術獎。第 27 屆國家講座主持人共計 8 名,獲獎者均積極從事學術研究與教學,聲望卓著,具引導學術思潮,樹立學術典範。第 67 屆學術獎得主共有 17 名,其在學術研究具有重要貢獻或傑出成就並獲學術肯定。教育部將於 113 年 3 月舉行頒獎典禮。

鄭友仁教授,專長在接觸表面的摩擦、磨耗、潤滑現象及接觸力學,學術研究兼顧前瞻性及實用性,是國際磨潤學開拓者。創立「前瞻製造系統研究領域頂尖中心(AIM-HI)」。

鄭友仁教授重要學術成果包括,開創精微尺度的物理機械性質與磨潤性能量測技術。美國空軍研發中心(AFOSR)長期借重鄭教授在奈米力學及奈米量測上的專長─發展出世界上最小精度的材料磨耗技術。綠色環保潤滑油─成功轉化光合作用的碳捕存為自我修復的磨潤膜。生醫材料之力學性質─首次偵測出氟化物的奈米機械性質的團隊。建立全方位的表面粗度力學─詮釋磨合運轉與電子製程的利器與突破性創舉。

鄭友仁教授學術研究之社會貢獻,高附加價值材料的金屬切削知識庫-為鍍膜設備及刀具業創造數億附加價值。奈米級等量測技術結合 AC2T 的量子力學與工業大數據,呼應核心戰略產業。具有遠端監控功能及切削知識庫的高階智慧機台,成為唯一不受疫情影響的機台。

鄧熙聖教授在鋰電池/超電容及光能轉換有突破性學術成就與產業貢獻,領導團隊執行國家型、產學及國際合作計畫皆績效卓著。重要成果包括:擔任2017至2020年臺灣科技部─德國教育科研部電池共同合作研究計畫之學術召集人及「臺德電池合作研究與前瞻綠能科技推動辦公室」計畫主持人,此計畫有效提升臺灣產業跨域整合與技術深化,帶動國內電池產業的升級與轉型,扶植綠能產業,此跨國合作計畫之相關成果及技術,將是促成臺德雙方於鋰離子電池相關產業的共同合作的橋梁,開發技術將可帶動國內鋰離子電池產業與國際市場接軌。應用石墨烯光觸媒製造氫能燃料的先驅學者之一,其系統光子轉化氫分子之量子效率達30%(at 420 nm),研究受到全球矚目。

謝淑蘭講座教授,從事學術研究工作近 30 年來致力於探索認知控制的心理歷程,並採用各種不同的腦影像技術進行研究,在作業轉換的研究領域享有國際知名度。

謝淑蘭教授在學術研究方面主要貢獻為,1994 年的論文引領全球認知科學領域探討作業轉換的研究,至今論文引用率仍持續增加。2003 年的一系列腦電位波的作業轉換研究引領認知神經科學以 ERP 探討作業轉換的熱潮。國內老化認知神經科學的先驅系列研究並利用腦影像技術預測腦年齡,於2018年榮獲國科會(原科技部)未來科技獎。首創以跨模態的神經影像分析技術應用於老化與韌性相關研究。首創以腦影像探討老化額葉階層性組織功能。2020年發表的期刊論文,獲頒 2020 R. Duncan Luce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Psychology Outstanding Paper Award(數學心理學期刊年度傑出論文獎),是台灣學者首次獲頒該獎項。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