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av 九淺一深

「這些」COVID-19高風險群不可大意 疫情日常化應3步驟最好防範準備

健康醫療網/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 2023.12.15 10:00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相較過去COVID-19疫情已趨緩,在許多人眼中新冠疫情已日常化、流感化,不過,臺大醫院胸腔內科醫師古世基表示,民眾不應將COVID-19和流感畫上等號,雖然2者的症狀表現確實有點相似,但高風險族群,感染COVID-19後病毒其實並不會像流感一樣完全被清除。

古世基醫師提醒,現在新冠病毒並未消失,而且重症、死亡風險依舊存在,COVID-19傳染力、重症風險甚至比流感還要高一點,民眾不可大意,應依3步驟做好4防範措施。

COVID-19輕、中、重症 該如何區別、及早發現?

現在感染COVID-19後,患者會有輕、中、重不同的表現。古世基醫師提到,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及臨床上對於輕中重症有明確定義,會以「血氧」作為標準定義感染者的嚴重度,在自然情況下,若血氧濃度掉到94%以下就屬於「中症」,如果已經使用氧氣但血氧濃度仍低於94%就屬於「重症」。

古世基醫師表示,中重症通常肺部會有發炎的情形,就是所謂的「新冠肺炎」,會影響到呼吸及血氧濃度、出現較嚴重的呼吸症狀,建議民眾可以自我監測血氧,尤其是高風險族群。

「這些」都是高風險族群 注意4措施依3步驟防範

COVID-19重症高風險族群與流感相似,古世基醫師提到,包括年長者(65歲以上)、糖尿病、心血管疾病、BMI≧30、慢性腎病、慢性肺疾、慢性肝病、精神疾病、吸菸(或已戒菸者)、懷孕(或產後六周內)、氣喘、結核病、失能、失智症、癌症、影響免疫功能之疾病等,都是新冠重症高風險族群。

古世基醫師強調,目前來講雖然一般健康的民眾,以應付流感的態度來防範新冠病毒是可以的,但對於上述這些高風險族群應該要特別注意以下4防範措施:

  • 戴口罩:

除了政府規定須配戴口罩的場所外,民眾須有自我防範意識,建議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前往公共場所、人潮聚集處等,都應配戴口罩,若是聚會、聚餐等不得不拿下口罩的場域,建議民眾應考量自身身體狀況決定是否前往或配戴口罩。

  • 接種疫苗:

特別是有出國需求、高風險群,建議應接種疫苗減輕感染嚴重度。

  • 自我監測:

有症狀或接觸潛在感染者時,可利用快篩試劑篩檢,建議快篩2次,並間隔1-2天,如果快篩結果為陽性,應觀察症狀、自我監測血氧濃度。

  • 就醫:

不論快篩與否,若症狀持續很久、自我監測血氧為94%以下,出現警訊時應前往就醫,尤其高風險族群更應盡快就醫。

而民眾可以依「Know-Plan-Go」三步驟做好以上防範措施,古世基醫師說明,「Know」就是要自我警覺,主動了解危險因子、高風險族群、症狀等,自我警覺並做好防範。

「Plan」就有如準備緊急救難包、做好完整計畫。古世基醫師表示,民眾應準備血氧監測器、快篩工具等2樣工具,並善用這些工具自我篩檢、自我檢測。

至於「GO」就是就醫,古世基醫師提到,若自我篩檢後為陽性而且又是高風險族群就應盡快就醫,如果血氧不穩定掉到94%以下,更要趕快前往急診就醫,依不同的嚴重度前往診所、醫院、急診進行診斷治療。

【延伸閱讀】

七旬翁染疫自體免疫疾病大復發,醫師呼籲提高警覺及時回診監測病況!

盼減輕家人負擔脫離輪椅 20歲男大生肌肉萎縮望新藥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024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